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北京晨報:羞于啟齒別成反家暴攔路虎

2017年03月03日 13:57:0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羞于啟齒別成反家暴攔路虎

  向家庭暴力説不,最主要的還是當事人摒棄“羞于啟齒”心理;要知道,羞于啟齒的背後不是對家庭的保護,而是助推著家庭走向破裂。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一週年,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反家暴法。法律規定,當事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時,可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作為一部年輕的法律,反家暴法也面臨受害人“羞于啟齒”、舉證難、認定難等問題,尚需社會各界達成共識,齊心協力,對暴力説不。( 《新華每日電訊》)

  反家暴法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羞于啟齒”是首條攔路虎。其次,受害人法律意識淡薄,尤其是缺乏保留證據的意識,即便想拿起法律武器維權,但是由於沒有證據,就造成了舉證難認定難。還有就是,一些施暴者在發現受害者蒐集證據時,也就有可能變本加厲,更加施暴,促使受害者不敢不能反抗,從而間接導致了法律的“失語”。另外,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能否使施暴者收斂自己的行為,這個由誰去監督、監管呢?

  由此可見,反家暴法是一部“良法”,但是它也不是根治家庭暴力的“靈丹妙藥”,根治家暴還須打好“組合拳”。首先是,家庭成員自己,應懂得相互尊重,如同一個巴掌拍不響,家暴的出現總有一定的原因;而規避家暴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零容忍”,第一次發生後就要及時訴諸法律解決,切不可因為面子錯失了保護自己權益的機會。

  其次,需要部門聯動。反家暴涉及多部門聯動,如,反家暴法明確,遭遇家庭暴力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尋求救濟。救濟體系應該是多元化的,各個部門要協同合作,讓受害人能夠充分利用身邊資源,保護自身權益。上述,主要是從“治”的方面遏制家暴。

  再者,還需立足於“防”。比如,很多家庭暴力的問題,起因是情感、親子教育觀念差異,這就需要社會機構開展相應的普及教育,讓更多的家庭掌握“和諧和睦”的技巧;同時也應通過反面教程,讓反家暴法深入家庭,起到警示作用。通過正反面的知識普及,讓更多的人掌握法的嚴肅性以及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當然,向家庭暴力説不,最主要的還是當事人摒棄“羞于啟齒”心理;要知道,羞于啟齒的背後不是對家庭的保護,而是助推著家庭走向破裂。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