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錢江晚報:禁穿“進口鞋”,不如培養正確消費觀

2017年03月02日 13:09: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原標題:禁穿“進口鞋”,不如培養正確消費觀

  2月24日,福建晉江市子江中學的一則通知截圖在某論壇上走紅。這則面向某年級學生家長的微信群通知稱,近期校園中攀比之風漸長,“學生不比學習卻比鞋子”,甚至有學生要求家長購買昂貴的進口鞋。為了防止攀比行為蔓延,弘揚勤儉節約美德,該通知要求該年級的學生不得穿進口鞋進入校園。

  該學校的通知禁止學生穿“進口鞋”,説白了就是不讓學生穿“貴鞋”。這是因為學生之間攀比之風盛行,且有蔓延的趨勢,學校想通過禁穿“進口鞋”來剎住這股風,這初衷沒有問題。可就因學生攀比鞋子,就直接的禁穿“進口鞋”,這“板子”是不是打得快了些?也過於簡單粗暴了?還有,如此通知真的能防止攀比行為蔓延,弘揚勤儉節約美德嗎?

  現在,禁穿“進口鞋”的通知也確實引起了極大爭議,對“進口鞋”的禁令是不是有“一刀切”的傾向?因為貴鞋的概念在“國産”和“進口”之間,如今的區分度已經不大。雖然現在學校方面解釋“進口鞋”的通知非“禁令”,只是一個倡議,但真正的倡議需要明確“不得穿”“不允許”這些字眼嗎?

  即使其是一個純粹的倡議,但是要知道,攀比之風絕不局限于某一個事物。今天提倡不要穿“進口鞋”等昂貴的鞋,明天貴手錶、貴文具、貴眼鏡和貴書包又會都冒出來,到時候再怎麼辦?如果出一個統一的倡議,內容就是不提倡學生使用昂貴的東西。但那樣又有些過於籠統,倡議本身的權威性又得不到保證,而如果真的禁止又會醞釀新一輪不滿情緒和社會爭議。

  盲目、過度攀比亂象的根源是學生的“意識”問題,往大了説,板子就得打在學生的“價值觀”上,往小了結合實情的話,板子就得打在學生的消費觀上。這便是學校方面需要花心思,並且也應該花心思的“癥結”所在。

  所以説,與其禁穿“進口鞋”,惹出那麼多亂子,還不如培養學生正確消費觀,這才是真正的根子。因為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也是理所應當之事,而把心思放在禁止學生穿戴一些具體的東西上,反而是把管理的手有些伸長了。至於所謂的倡議和禁令,禁令就算了,不過倡議可以有,可以為學校潛移默化的教育做輔助。但前提是,得是真正的“倡議”,不能帶有強制性,否則就立馬變了味。 (王彬)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