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讓人民更多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2017年02月27日 09:4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題:讓人民更多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新華社記者 楊維漢、羅沙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法治中國建設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全面依法治國,其根本目的在於保障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實現長治久安。這既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一位義大利法學家説過,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人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關於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網路安全法由立法機關表決通過、戶籍制度改革政策框架基本構建完成、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2016年,法治中國建設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也讓人們對更好實現公平正義有了更多期待。

  當前,司法領域仍存在一些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削弱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在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關頭,法治建設必須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讓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需要立法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共識,統籌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著力健全重要制度,著力保障重大改革,著力完成重點任務,不斷拓展立法的廣度。立法要樹立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需要深化司法改革著力解決司法不公、司法不廉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司法改革應向著更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大刀闊斧,要敢動體制機制,敢破利益格局。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更需要在全社會推動法治文化建設。一位哲人曾説過:“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柱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全民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習慣的養成,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質和土壤。要努力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人們期待,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為法治中國建設再次按下“快進鍵”,讓全體人民更充分地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