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楊飛: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的引擎,繼續讓全球獲益

2017年02月24日 09:36:19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能繼續讓全球獲益。”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狄伯傑是印度的中國問題專家,研究中國問題二十余載。他告訴記者,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7%,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3.2%,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這一數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6年國內生産總值744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彭博社報道稱,(中國經濟)僅2016年增長規模就相當於印尼經濟總量,並超過荷蘭、土耳其、瑞士和沙烏地阿拉伯經濟規模。路透社報道説,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預期目標,並且經濟基本面比一年前更加穩固。拉美社説,中國經濟在2016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經濟增長指標達到預期。

  另外,2015年印度經濟增速7.6%,首次超過中國。而在今年1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估計,印度2016年經濟增速為6.6%,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速重回全球第一。從全球範圍來看,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減弱,巴西、俄羅斯等國尚未走出衰退陰影,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2.4%左右,6.7%可謂一騎絕塵。

  世界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繼續發展也需要世界。世界報業辛迪加文章稱,在長達15年時間裏中國一直是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儘管與前幾年8%的經濟增速相比6.7%的數字只能算是中速,但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黑天鵝”頻飛的2016年,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2016年中國用穩健的增長反駁了懷疑論者”,彭博新聞社就評論道。

  “重要的是,世界其他國家的百姓也能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傳遞出一個重要資訊:中國願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與其他經濟體一道解決世界經濟面臨問題。狄伯傑就認為,年會主題為“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習近平的講話表明瞭中國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建設性地參與國際事務,為推動國際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決心,展現了大國擔當。

  “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面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負責任的中國一直在推動各國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努力形成合作共贏格局。比如説,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潮流,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有助於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加強互聯互通,增進民心相通,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不僅自身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也為世界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也加快了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按照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中國經濟“十二五”期間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已達30.5%,躍居全球第一。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中國經濟傳遞出增速趨穩、品質趨優的信號。國際工會組織秘書長菲利普詹寧斯就曾表示,“在我看來,隨著中國改革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增長還擁有很大空間,將會持續下去。”世界銀行預測報告更是顯示,2017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速將為2.7%,高於2016年的2.3%,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迎來復蘇,有望拉動全球經濟的增長。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發揮更大作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多邊機構就是重要抓手,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一種補充,為全球産業鏈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有利於擴大全球總體需求。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也曾表示,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曲折,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領頭雁,中國的發展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創造更多機遇。可以肯定,GDP增6.7%,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的引擎,不斷前進的中國經濟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創造更多機遇。

[責任編輯:李帥]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