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經濟透視:大宗商品市場乍暖還寒

2017年02月22日 15:27:3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諸多跡象表明,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近來實現了2012年以來的首次上漲。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由2015年的最低點371點升至目前的434點,漲幅達14.5%。彭博大宗商品指數2017年上漲約1.3%,延續了去年全年上漲的走勢,22種原材料價格走勢的指標也實現了連續4個月上漲,創2014年4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受此影響,一些資源出口國經濟出現了明顯回暖。

  近期,澳大利亞首要出口産品鐵礦石及焦煤價格回升,令澳洲經濟恢復增長。主要依賴原油和天然氣出口的俄羅斯經濟也築底回升,俄羅斯股票市場以50%的漲幅領跑新興市場。巴西發展工業外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巴西外貿實現順差27.25億美元,創2006年以來當月最好成績,其中最重要的推力來自於大宗商品出口額的大幅增長:大豆增長124.7%、鐵礦石增長124.5%、原油增長97.7%。

  最新數據表明,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全球追蹤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已經連續第五周資金流入,這也是自2016年四季度初以來的最長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出現了連續19周的最大資金流入。可見,本輪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的回升,有望使資源類新興市場經濟體走出持續3年下跌的趨勢。不過,這一復蘇態勢能否完全確立,仍受到美國新政府的政策外溢性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從支撐因素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受益於負利率時代對收益資産的追逐。英國巴克萊銀行的數據顯示,新流入的資金加上不斷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推動著大宗商品資産管理總額從2015年底的低點1610億美元增至去年年中的2350億美元。截至去年6月,彭博大宗商品指數總回報率超過14%,成為全球大類資産中表現最好的主要資産類別,強于全球債券和股票。

  然而,考慮到全球結構性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保護主義思潮涌動、黑天鵝事件頻發、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等因素,大宗商品的寬幅動蕩依然不可避免。一些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貿易政策,甚至整體宏觀經濟政策,都將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美國可能實施的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大規模減稅等供給側政策,以及美元加息步伐的加快,都有可能形成虹吸效應,導致部分流入出口國的資本回流美國。

  此外,一旦美國政府赤字增加、私人投資擴張、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導致貿易盈餘縮窄,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各類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風險。這將是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22日 22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