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每日電訊:從“天價彩禮”到“零禮金”有多遠

2017年02月21日 10:32:1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原標題:從“天價彩禮”到“零禮金”有多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4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網路走紅,該圖以地圖形式標注了中國各地的結婚彩禮金額。最近,媒體記者調查發現,4年時間裏,這份“彩禮地圖”已發生很大變化——很多地方尤其農村地區,彩禮要求已經翻了番。

  不過,在輿論熱議“天價彩禮”給一些農村家庭帶來的巨大壓力之時,我卻發現這份所謂的“全國彩禮地圖”有兩個值得注意的亮點——某些地區多年來流行“零禮金”;在國內一些大城市、南方一些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的農村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很多地方的彩禮不升反降。

  以長江流域的重慶市、武漢市等一些地區為例,當地普遍存在結婚“零禮金”現象: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粧。

  媒體記者基於調查而繪製的新版《全國彩禮地圖》,直觀地反映出全國彩禮分佈情況的顯著特徵——“西部高東部低,山村高城郊低”。在河南、山東、貴州、陜西、甘肅等地,更表現出“越是貧困地區,越出現高價彩禮”的特點。從某種程度上説,彩禮地圖的高低分佈,基本上契合了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即彩禮金額的多少與當地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呈反比。結婚要不要收彩禮,要收多少彩禮,也與當地男女比例的分佈情況相關,男女比例相差越懸殊,男多女少的局面越嚴重,“天價彩禮”之風越惡劣。反之,如果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分佈均衡,則彩禮現象也鮮有容身之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明確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其中,禁止借助婚姻索取財物的規定,就是旨在維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天價彩禮”除了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之外,也是對於婚姻法的踐踏和無視。針對“天價彩禮”現象的氾濫,人們提出了很多治理之策,包括推動地方政府有作為巧作為,及時伸出有形之手,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等。

  一位新華社記者在寧夏西海固地區挂職期間發現,因為“天價彩禮”耽誤當地居民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在少數。他説了一個案例:64歲的貧困戶馬永福本來養了11隻羊,日子過得還可以,但為了給小兒子結婚湊10多萬元彩禮錢,他把羊全賣掉後還借了幾萬元外債。

  而西部某省一位鎮農業技術推廣站主任是20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的“老農業”,他2015年走訪鎮上4家擔保公司之後發現,4家擔保公司2014年共放貸款在8000萬元左右,幾乎一半是在農曆十月後發放。“農曆十月後是農閒季節,也是結婚的主要季節,這些錢用在農業生産領域應該比較少,大家貸款主要是用於結婚彩禮。”可見,本來有機會脫貧致富的資金都變成了彩禮囤積起來,而當地經濟微迴圈的惡化,更加劇了貧困的代際傳遞,讓有能力擺脫貧困的年輕人陷入了泥沼。

  經濟越是貧窮,扶不起的懶漢越多,越會有人動起了“借彩禮斂財”的歪腦筋。相比之下,沿海省份、長江流域乃至經濟發達的南方農村和一線城市,人們的生活有奔頭、有目標,勤勞致富、創業創新的風氣深入人心,女兒出嫁時的所謂“彩禮”更多的是被看成是一種對新人開啟婚姻生活的祝福,而不是大賺一筆的工具。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朱信凱認為,“天價彩禮”既有生育觀念、價值取向、面子心理等主觀原因,也有男女性別失衡、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客觀原因,問題的複雜性、頑固性要求各級政府要多從治本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別才是治本之策。

  只有農村經濟條件改善了,養兒防老的觀念才能逐步消除,“生男生女都一樣”才能成為共識,“天價彩禮”才會失去生存土壤。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