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好家風構築不想腐堤壩

2017年02月06日 10:34:1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好家風構築不想腐堤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和智慧,有些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借鑒。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上,黨的領導人大多非常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思想資源。

  1967年4月中旬,毛澤東同志在修改一篇講話記錄稿時,在其提到“觸龍説趙太后”一事後加寫了一段話:“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初期,地主階級內部財産和權力的再分配。這種再分配是不斷地進行的,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産階級復辟,無産階級的財産和權力就會被資産階級奪回去。”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毛澤東同志曾向人們推薦讀一讀《觸龍説趙太后》。他如此重視一篇古文,是有深意的。

  《觸龍説趙太后》是《戰國策》中的名篇,文中借趙國左師觸龍説:“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並告訴天下愛子之父母,出於為子孫計深遠、計久長的考慮,不應讓他們“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

  嚴格要求子女涉及家風問題。家庭是中國倫理的重心所在,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雖是個人事,齊家卻關天下安。從以德治國的角度考慮,管理好家庭是從政的一部分。《論語為政》中記載: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孔子認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管好家庭也算參與政治。

  好家庭離不開好家風,好家風能帶來好政風。好家風既是以德治國的需要,也有利於正風反腐的開展。對領導幹部而言,好家風尤為重要,培育好的家風,可以從思想上預防腐敗。目前,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如何構築不想腐的堤壩?首先要修好共産黨人的“心學”——黨性教育,堅定黨員幹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其次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豐富的官德思想足資今人鑒用。

  為官當修官德,官德養于平日,平日重在家風。為子孫計深遠久長,不僅要嚴格要求子女,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家風主要靠什麼?言傳身教,由己正子,再由子正孫,正至無窮後世。孔子説:“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晉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涇諺匯錄》:“上樑不正下樑彎。言子為惡,由於父兄不賢。”這些強調的都是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幹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一些領導幹部家風敗壞,首先在於沒能管好自己,上行下效,才導致了不少像蘇榮一樣的“家族式腐敗”出現。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今天的黨員領導幹部確有必要再讀《觸龍説趙太后》。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