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主攻供給側 打好攻堅戰(人民時評)

2017年01月24日 15:43:4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改革已到中流擊水處,不進則退,既要一仗接著一仗打,又要把握好節奏與力度,闖關奪隘、爭取最後的勝利

  日前,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係全局、關係長遠的攻堅戰”。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推動中國經濟朝向更高品質發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短期和長期”“減法和加法”“供給和需求”四個重大關係,尤為緊迫。

  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必須明確當前經濟運作中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的,而不僅僅是週期性、總量性的;結構性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對此,廣大幹部已有比較清醒、準確的認識,本輪調控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也正源於此。但是,在具體的戰術執行層面,如何因地制宜、拿捏好主攻的重點和難點,仍存在一些認知誤區與實踐偏差。

  比如,在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問題上,有的地方“放”得比較好,服務意識也在逐步跟上,可是“管”的分寸卻不明晰。到底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管要管到什麼程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邊界在何處,都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其實,政府作用不等於行政命令的簡單下達,“看得見的手”要尊重市場規律,把“改革”“政策”“規劃”“法治”四張牌組合好、打出效率與章法。

  又如,短期和長期的關係,我們常説,戰略上的持久戰要堅持穩中求進、久久為功,戰術上的殲滅戰則要注重實效、步步為營。但在具體的工作中,有的地方頂不住短期的陣痛,受不了局部數據的波動,便又對過剩産能與“僵屍企業”心懷不忍,甚至為一己政績大搞“統計注水”。對此,不僅要鼓勁承受陣痛,更要激勵大家在培育新動能上下功夫,找到激發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處,從而讓新的“增長點”早日取代舊的“陣痛點”。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