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文創産品抄襲,何來生命力

2017年01月05日 10:47:2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文創産品抄襲,何來生命力

  最近,國産動畫製作公司“藍火焰影視動漫”被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判決侵權,賠償原告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135萬元。這起侵權案的起因,是“藍火焰影視動漫”公司製作的動畫片《汽車人總動員》于2015年7月上映。法院支援原告的理由是,原告的兩部電影《賽車總動員》和《賽車總動員2》屬於“知名商品”,雖然“在創作過程中,簡單的某種設計思路作為思想不應被壟斷,應當允許合理的參考與借鑒,但不能使用他人獨創性的表達”。

  這起案件讓人想起在媒體曝光的各類抄襲事件:從院士論文涉嫌剽竊,到知名商品在市場上被頻頻造假出售,再到近年來時時出現的網路抄襲事件。

  違法成本低,是抄襲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在市場競爭中,商傢具有天然的傾向:一方面,為了提高單件商品的利潤,必須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銷量,確保總體盈利規模。而模倣知名商品向市場出售,恰好能讓商家達到這兩個目的。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的商家就會抱著僥倖心理去試水。

  提高抄襲的違法成本,可以減少違法行為,但僅靠此法,還不足以解決問題。在當代複雜的市場體系中,各种經濟行為之間存在強烈的互相依賴、互相牽制。抄襲行為廣泛分佈在各個領域,可以説已經形成了“産業鏈”。商家之所以要推出仿製品,正是想要利用原創作品對公眾的強大影響力,讓自己收穫“邊際利潤”。就民眾心理而言,不少人似乎覺得仿製品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東西,因而習慣性選擇仿製品。

  培育健康良性的消費習慣並非一朝一夕能實現,也不是僅僅靠提高收入水準就能解決的。從長遠來看,原創産品尤其是優秀的原創文化産品,擁有比仿製品更為強大的生命力。事實上,很多時候,企業願意開發原創産品,但提高原創能力,涉及從教育到科研,從創新制度到行政審批等各個環節。説到底,“鼓勵創新,反對跟風抄襲”不僅是商家的責任,而且也需要政府部門打破各種阻礙創新的機制。只要“創新之路”暢通了,各種奇思妙想就會伴隨著對利益的追逐涌向市場。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