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試藥産業鏈的利益渾水應徹底凈化

2016年12月20日 11:11:19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在一種新藥進入市場過程中,會有幾個關鍵的環節構成一個完整的利益鏈條。那就是從醫藥企業——臨床試驗代理機構(仲介)——試驗基地(醫院)。一些招募“仲介”為了推動試驗儘快進行拿到招募費,出現種種違規違法行為。其從業人員也良莠不齊,默許或者主動幫受試者作假。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在試藥這個灰色鏈條中,受試者、仲介、醫院、藥廠,每一環“都可能是造假者”。(12月19日《新京報》)

  眾所週知,臨床試驗數據是否嚴謹可靠,是藥品上市前關鍵的守門環節。可是,如果藥品的試驗數據可隨意造假,那這個環節就是虛置的,藥品上市就會存在極大的隱患。此種數據造假的危害,比單純的假藥生産更可怕。因為它説明,整個“試藥”産業鏈條存在不正常的利益流動。

  剖析這條利益鏈條,我們可以發現,受試者、仲介、醫院、藥廠可能存在高度統一的共同利益。對於藥廠而言,只有臨床試驗獲得成功,藥品才能正式上市獲利,並且,越早上市利潤越高。對於仲介而言,它是按單收費,其造假數據做得越漂亮,造假的神通越廣大,得到的報酬也就越多。對於醫院而言,它要從藥企那裏獲得試驗經費,難免出現和藥企串通的情況。並且,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醫院還可能會控制試驗成本。而對於試藥者而言,他們本來就是為了賺錢,越有造假現象存在,他們在這行才越好混,並且收入越高。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臨床試驗機構數量供不應求,並且有資質的臨床試驗機構大多在知名大醫院。這些大醫院,有經驗的試驗醫生原本就是稀缺的醫療資源,是診療大忙人,他們能花在藥品試驗上的時間是有限的。要驗證的藥品多,機構少,專業資深的人員不足,如此也就很難保證臨床試驗的品質。

  我們知道,資本具有天然的逐利屬性,藥企也不例外。而藥品是否合格,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概念,它需要專業知識進行判斷,更需要權威説法。因此,我認為,國家不妨將試藥環節視為一種公共服務,建立系統的人才體系和機制去保障藥品的安全。畢竟,藥物進行臨床試驗,是新藥審批的必備條件,事關國計民生。如此重要的環節,理應受到重視並謹慎對待。國家不妨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和部門去主管這個環節,或者在這個環節實行事業化管理。這樣不僅能夠明確試藥者的標準,提高檢驗的門檻,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責任,還有利於整合資源,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利用網際網路的圍觀優勢,促進數據監管的陽光化,解決“關門審批”問題,避免社會猜忌恐慌。

  事實上,試藥造假並非新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已對此進行過嚴厲打擊。嚴打是必要的,但要徹底解決問題,還需從機制上堵漏。法網恢恢,發現試藥産業鏈的問題應該只是個開頭,我們更要徹底剷除病象生存的土壤。(文峰)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