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別讓暴力烏雲聚攏成團(民生觀)

2016年11月24日 11:14:5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這並非是對中職、中專院校的歧視,而是目前校園暴力事件的現實確實如此,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近年來,我國一直十分重視職業學校的建設、發展,然而,在當前教育評價體系和學校管理制度之下,進中職、技校和職校的學生仍被普遍認為是“差生”,而這些學校則被視為“差生集中營”,不要説學生對學校沒有認同感,就是老師對學校也沒有認同感。相當數量的學生對未來十分迷茫,在這個階段,就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學校對他們也特別難以管理,一位在中職任教的老師告訴我,學校每天的工作,都是解決學生要不要學的問題,而不是讓這些學生怎麼學好的問題,課堂紀律十分差。尤其是非學歷教育機構,學校只是提供繼續教育,管得太嚴,本來就不想學的學生走人,有時學校就對學生中的不良現象睜只眼閉只眼。

  初中階段校園暴力多發的學校也多是薄弱學校,在這些學校,老師只管成績較好的同學,對成績差的同學,採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態度。對這些學生,學校和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勸這些學生直接選擇中職不參加中考,由此既不影響學校中考升學率,又解決了他們的出路。社會對這部分學生也很少關注,而家庭在孩子無法進入普通高中之後,也極為失望。這些學生就這樣被作為“差生”、“被邊緣”和“被拋棄”,所以他們往往消極地看待社會,對周圍社會充滿破壞、仇視的情緒。

  不改變製造“差生”的教育,再怎麼加大對校園暴力的處罰力度,也不可能減少校園暴力。只有讓每個學生都有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對未來充滿希望,才會減少未成年學生把自己作為“差生”自甘墮落的校園現象。前不久出臺的中考改革意見,首要關注給每個學生合格的義務教育,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變,關鍵在於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須有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為合格學生的基本教育價值觀。除此,我國還必須消除對職業教育的歧視。當前最有效的辦法,應當是取消普職分離,實行普職融合,不在初中畢業時對學生實行所謂的普高和職高分流,這實際變為分層。尤其在我國社會,這讓沒有希望進普高、重高的學生過早地在初中階段就放棄自我,進了職高的學生失去理想,當基本的價值觀出了問題,再怎麼説教、管理,都難以扭轉。(熊丙奇)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