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稱外語考試“改革觀望症”要治
職稱外語考試改革之所以“推而不動”“落而不實”,一個重要原因是改革配套滯後,過渡期存在政策“空白”。因此,改革不是簡單的“廢”,還要有條不紊的“立”。
“改革了,以後評職稱不再需要外語。”今年3月,《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出臺,有關“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等規定,讓不少企事業單位人員感到興奮。然而,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各地職稱外語考試改革卻未能如公眾期望的那樣一帆風順,除了部分省份破冰,多數地區和單位都還在觀望。何去何從,仍待解答。
“取消”還是“規範”?職稱外語考試改革的爭議還在繼續。毋庸置疑,這一設立20多年的考試製度,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提高職工綜合素質、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等。但是,隨著國民受教育程度和外語水準的整體提升,以及這一考試不斷出現的種種弊端,如今改革已是勢在必行。問題是,如何改、怎麼落地,成為頂層設計和地方實踐的關鍵。
整體來看,職稱外語考試改革的進度處在中央提倡與地方落實、地方鼓勵與單位徘徊之間的“雙脫軌”狀態。其一,根據《意見》,職稱外語考試不再是“硬杠杠”,評審的許可權也要下放,多數地方對此卻未置可否;其二,地方改革沒有帶動單位改革,有些行業、單位沒有出臺具體實施辦法。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來説,職稱外語考試改革的落實也並非明確“用人主體”的主導作用這樣簡單,還需要有細化的配套舉措。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