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網際網路福利何時能度玉門關

2016年11月18日 10:04: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又被稱為“烏鎮峰會”,而且,烏鎮也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議舉辦地而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標誌。

  網際網路的出現和快速發展,迅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産方式,網上銷售和購物就是一個突出的標誌性現象。在中國,“雙十一”網購的喧鬧和鼎沸無疑是網路時代中國人生活的一幅濃墨渲染的當代清明上河圖,在這個當代清明上河圖的後面,則是中國數以千萬計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的惶惶不可終日,以及不可避免的慢慢發生的倒閉潮。

  在電商和網購的擠壓下,有些購物中心和百貨店想盡千方百計拉攏顧客,甚至出現了“世界上最悲傷北極熊”和“悲慘的烏龜”關閉在購物中心,以吸引顧客的悲壯行為。不過,這只是電商打敗甚而收編實體店的一個方面,實際上,依託網際網路的電商和網上購物,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也只還是生活的一部分或小部分,更多的國家、地區和人們因為無法依靠網際網路也陷入了“悲慘”的境地,成為“科技的貧民”或“網際網路的貧民”。

  60歲的青海西寧的馬先生就是因為“網路不度玉門關”而陷入困境的人。自11月5日起,幾百袋馬鈴薯的主人、來自青海的馬先生,就一直被“滯留”在深圳無處可去。11月14日,了解此情況的深圳市民將此消息發佈至網路和朋友圈,引起市民的接力轉發和關注。受此影響,馬先生的32噸馬鈴薯幾乎一夜賣光。

  如果事前馬先生能通過網路銷售,或者能挂靠一個電商網頁發佈銷售資訊,或在網上發帖,也會比較方便、迅速地賣掉馬鈴薯,不至於如此辛勞和焦慮。而且,網上銷售也能跨越國門,賣出更好的價錢。深圳人幫助馬先生賣完了馬鈴薯當然有俠義心腸在內,但這也只能看做是馬先生的運氣,在銷售和商業上也是權宜之計和短暫行為,如果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看成今天和未來的常態生活方式,靠網路銷售就應當是一種常態,而且可能持久。

  但是,羌笛何須怨楊柳,馬先生千里走單騎到深圳賣馬鈴薯並非他的錯,這要問網路是否已度玉門關。即便網路已度玉門關,但沒有技術、技能和資金,網路也幫不了馬先生。或者馬先生不會利用網路,實際上也是網路不度玉門關。

  網際網路的發展一方面是顛覆人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又讓另一半或大半的人被排斥在網路之外而不得不面臨被科技和新的生活方式拋棄的境地。顯然,這是科技和網際網路發展的不平衡現象,這種情況不單在中國,在全球也是觸目驚心。

  國際電信聯盟發佈的最新報告稱,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網際網路用戶人數將達35億,相當於全球人口的47%。未來,就算世界上全部人口都生活在有網際網路等必要基礎設施的地區,也還有約10億人因文化程度等問題無法使用網際網路。

  現在,中國網際網路用戶人數已達7.21億,位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國農村和城鎮使用網際網路的差距非常之大。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中農村網民佔比28.4%。即便按人口基數,中國農村上網者數量不小,但在網上購物或利用網路銷售的比例則是偏低,農村地區網購用戶只佔22.4%。以此推算,中國農村進行網路銷售農産品的也只是少數。出現像馬先生千里迢迢從寧夏到深圳賣馬鈴薯的情況並不鮮見。

  網際網路發展的不平衡正如國家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一樣,是一個網際網路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在中國尤需重視,否則就會如同馬先生一樣,在無法獲得網際網路帶給人們生活和生産便捷與高效的同時,制約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普遍提高。(張田勘)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