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合懲戒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披露,多部門實施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效果日益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實施的聯合懲戒,對上了黑名單的失信主體,累計限制乘坐飛機490.8萬人次,限制乘坐高鐵165萬人次,累計限制66954人次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將近七萬人不能擔任企業高管。
初試鋒芒,便斷了近7萬失信者的“財路”,聯合懲戒機制“療效”顯著。由此也可以想像,若這種效果持續顯現,並廣泛運用、深度作用於社會各領域,誠信社會並不遙遠。隨著“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的建立健全,“老賴”窮途末路、失信寸步難行,這對對失信者而言將是註定的結局。
誠信缺失,社會將淪為謊言密布的叢林。在要利益不要信義的野蠻邏輯下,誠信破産,受傷的不僅是那些守信的善良人,更是整個國家和社會,乃至現代文明。要去除這種邏輯,剷除欺騙的土壤,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失信者無利可圖,並且支付高昂的代價。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在失信者無法獲利的環境下,守信者才不會吃虧。如果坑蒙拐騙掙得滿盆滿缽,誠信經營反倒虧本倒閉,那麼誰來堅守誠信?消費者安全如何保障,行業如何進步,市場又怎能健康?只有改變過去失信收益高於守信收益的不正常現象,才能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才能把失信者逼上絕路,還守信者活路,給行業和市場出路。
聯合懲戒更絕的地方,還在於多部門聯合密織“天羅地網”。對於常常“打一槍換個地方”的“老賴”們來説,如同打中“七寸”。要知道,如果沒有聯合懲戒,這些“老賴”們此處東窗事發,又可以在別處東山再起;在這個領域被拆穿驅逐,又可以到別的行業坑蒙拐騙……有了聯合懲戒機制,“老賴”將處處受限。
因此,多部門合力實施的聯合懲戒,對“老賴”時時、處處設限,真正擊中了軟肋、戳到了痛點。並且,隨著失信成本的不斷加碼,失信將成為難以支付的代價。當誠信成為守信者的通行證,當失信變成了失信者的絆腳繩,誠信的觀念才會牢固,誠信社會才會到來。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聯合懲戒這劑猛藥,固然對治失信的痼疾有“特效”,但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任何涉及對公民權益進行剝奪的懲戒,都應該于法有據。既要精準打擊“老賴”,又要避免傷及無辜。而要確保精確,避免誤傷,除了嚴格依法而行,更要完善相關審核糾錯機制。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