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工人日報:啥算“地方特産”?

2016年10月25日 14:30:17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原標題:【大眾話題】啥算“地方特産”?

  需要對“地方特産”的評選標準、入選條件等給出明確的依據,並且建立評選和淘汰機制。

  近日,上海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名為“狗屎糕”的産品引來不少質疑,該産品外包裝上印有“上海特産”的標識。一些上海本地人稱上海特産中根本不存在這種食品。對此,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局工作人員稱,“狗屎糕”是否為“上海特産”目前尚難界定。(見10月23日《北京青年報》)

  上海本地市民、網友之所以對“狗屎糕”表達不滿與質疑,原因一是名字不夠雅致、太過另類,二是打著“上海特産”的名義在銷售,但“上海特産”裏並沒有“狗屎糕”,它實際上是剛剛推出和投入市場的産品。

  名字好聽與否倒是其次,畢竟再不好聽的名字,叫多了也就習慣了,正如馳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等。需要認真面對的,是“老上海人”認為“上海特産”中不存在“狗屎糕”,那麼他們認同的“上海特産”有哪些?認定“上海特産”的標準和依據又是什麼?

  目前“地方特産”的認定標準和依據不明確,所以我們就不能簡單地根據一件産品出現的時間長短來判斷它是否屬於某地的“地方特産”。

  從法律角度來説,“特産”並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也並沒有明確定義,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這就意味著如果産品的生産經營者在其産品的包裝上沒有編造虛假的商品原産地,並且按照規定標明瞭真實的內容,那麼即便“狗屎糕”出現時間只有一年、一個月甚至是一天,自稱為“上海特産”並不能算違法違規。

  “特産”對促進産品的銷售確實具有帶動作用,尤其是當其作為一種旅遊商品出現的時候。為此,比較現實的解決辦法一方面是秉持寬容、大度和開放的胸懷,淡定看待一些剛剛出現,卻自稱“特産”的商品,畢竟它們的加入壯大了地方特産的隊伍;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一些假冒偽劣産品損害一個地區地方特産的形象和信譽,可以以地方條例的方式給“地方特産”一個法律層面的定義,對納入地方特産名錄的産品給予法律層面的保護。而這就需要對地方特産的評選標準、入選條件等給出明確的依據,並且建立評選和淘汰機制,讓其有標準可循。

  有法可依,才能避免“狗屎糕”們帶來的尷尬和糾結。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