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三:就業脫貧拔窮根 自力更生暖人心——江西省龍南縣創辦就業扶貧福利廠,吸納256名貧困人員就業

2016年10月14日 13:08:39  來源:地區經濟司
字號:    

  編者按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為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擺在了突出重要位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援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對老區開發建設和脫貧攻堅進行部署。在國家發改委地區司的指導和推動下,各地主動作為,探索形成了一批脫貧攻堅的好做法好經驗。中國改革報正在推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在行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龍南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最南端,就業扶貧對象中“4050”人員和殘疾人的比例較大,大部分人沒有一技之長,文化水準低,身體狀況差,在就業競爭中處於弱勢,是扶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針對這一狀況,龍南縣創辦了就業扶貧福利廠。與龍南縣工業園區的其他企業不同的是,這家公辦福利廠內的工人全部是該縣的貧困人員和殘疾人。

  特殊群體捧上“飯碗”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全縣就業扶貧對象共有1494戶6000多人。”龍南縣就業局局長劉明亮介紹説,這些就業扶貧對象中,精準扶貧人員和殘疾人的比例比較大。他們普遍上了年紀,從未經過技能培訓,有的人甚至幾十年沒來過縣城,就業十分困難。

  2015年3月,龍南在全省率先創辦了不以盈利為目的、扶持貧困群眾上崗脫貧的公益性企業。“我們當時的出發點,就是想讓這個特殊群體捧上‘飯碗’。” 龍南縣就業扶貧福利廠廠長廖家利説,“福利廠不是福利院,也不是養老院,我們堅持鼓勵勞動創造,引導員工自力更生,就業脫貧,不僅讓這個特殊群體有尊嚴地拿到了一份工資,也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實現了人生價值。”

  就業扶貧福利廠的日常管理與其他企業的管理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管理的對象很特別,智障殘疾人作為特殊群體,管理起來難度很大。管理人員除了要做好“傳幫帶”,還要善於做思想工作,並主動學習基本的啞語,便於溝通。

  為防止智障殘疾人走失,福利廠與電信公司合作搭建資訊服務平臺,為他們發了一塊裏面安裝有GPS定位晶片的特殊廠牌,離廠刷卡。這個廠牌有緊急呼叫和定位功能,如果員工外出遇到緊急情況,可按下廠牌中一個功能鍵,發出3個短信:一個是給他們的家人,一個是給班組長,一個是給保安室。廠裏保安室收到員工的呼叫資訊,能將他的具體位置定位,方便掌握其行蹤,以確保員工在迷路、發病等突發緊急情況時及時得到救助。

  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2015年4月9日,福利廠開始試産運作。“我們這裡的工種,一般工序簡單,技術要求不高,崗位分配也是量身定做。”廖家利舉了一個例子:插花車間一般是年紀偏大的人,做一些倣真花卉和聖誕樹;手腳較靈活的工人則安排在製衣車間。

  考慮到員工身體及年齡等特殊原因,福利廠採取企業化運作、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業扶貧福利廠裏還為精準扶貧人員辦理社會保險、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和提供免費食宿。

  身患脊髓灰質炎的龍南鎮新都村廖光雄今年54歲,由於腿腳不靈便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全靠政府救濟。2015年4月,廖光雄應聘進了福利廠,憑著自己的努力,很快就當上了組裝部的組長。他説:“在福利廠上班非常開心,大家如兄妹一樣相處。我在這裡找回了自尊,實現了人生價值。”

  來自汶龍鎮石蓮村的王庚華夫妻倆由於身體有缺陷,在生活中經常受到歧視,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入廠以來,他倆以廠為家,積極肯幹,生活越來越好。

  廖家利介紹説,就業扶貧福利廠第一個月實行保底工資1340元,第二個月起實行計件工資。目前,收入最高的能達到2800多元,一般的都能拿到1500元~1600元。2015年年底,廠裏還根據各個員工的生産量,將企業的全部利潤進行再次分配,也就是對員工實行二次利潤分配,增加個人收入,工人們開心不已。

  據介紹,目前福利廠已吸納256名貧困人員就業,其中,“4050”人員210人,殘疾人42人。

  以點帶面推動就業

  福利廠主要為精準扶貧人員、殘疾人提供生産倣真花卉、聖誕樹、綵燈和加工服裝等技術要求低、工序簡單的就業崗位。

  “如今,廠裏的訂單已經安排到了今年8月份。”廖家利向記者介紹,東莞一家大型製衣廠有個8萬件的訂單,本來準備發往廣西,聽了福利廠的情況介紹後,當即把訂單轉發給了龍南。像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正是因為這些愛心企業的善舉,讓工人的幹勁更足了。“目前合作意向比較大的企業有5家,我們廠完全可以辦下去。”廖家利信心十足地説。

  經過近一年的運作,就業扶貧福利廠已經成為精準扶貧的樣本。龍南縣努力構建就業保障體系,以就業扶貧福利廠為基地,開設鄉級外發加工點和村級扶貧車間,輻射帶動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已在程龍鎮、武當鎮和臨塘鄉等6個鄉鎮設立了就業扶貧福利分廠,為精準扶貧人員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同時,龍南縣不斷創新就業扶貧模式,設立貧困戶自由生産組,創辦就業扶貧服務中心,引導和鼓勵服裝、紡織、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貧困勞動力上崗就業,擴大扶貧對象的就業選擇性。目前,龍南縣已有80多家企業參與結對幫扶,共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不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龍南縣通過探索政府出資、企業運作、財政兜底的模式,讓有一定就業能力並有較強就業願望的貧困人口和殘疾人到福利企業工作,使之在就業創業中脫貧致富,進而實現人生價值。

  (地區經濟司)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