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法制日報:“不得以購房限制落戶”是必要糾偏

2016年10月13日 10:06: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原標題:“不得以購房限制落戶”是必要糾偏

  城市管理者應該根據城市承載能力來確定具體可行的落戶條件,而不應該把購房作為必要條件,因為這種條件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

  國務院辦公廳10月11日發佈《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指出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這一《方案》有多個亮點,例如,“農轉非”不得要求放棄宅地;大中城市均不得採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10月12日《南方都市報》)。

  為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落地,實現我國新型城鎮化率目標,“1億非戶籍人口落戶城市”是關鍵一步,而為此專門制定《方案》很及時、很必要,一方面是農村戶口含金量不斷上漲,部分農民進城落戶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不少城市在農民落戶方面設置了不合理的限制性條件。

  前幾年,一些地方就出現過“土地換戶口”現象而引發了熱議,此舉顯然影響農民進城落戶意願,因為土地是農民之根。對此,《方案》要求“農轉非”不得要求放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等。這是一種針對性糾偏。再如,不少城市無論是過去落戶還是此次戶改,都與購房掛鉤。過去多年,把購房作為落戶條件是多個城市通行的做法:有的城市規定購房可以直接得到正式戶口,有的城市則採取迂迴的辦法——購房先辦“藍印戶口”後辦正式戶口,換言之,購房才能落戶。不少進城農民或外來人口就是通過購房才在城市落戶,戶口由此變成了樓市促銷品。

  在最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中,仍有很多城市擬規定“購房入戶”。譬如,今年3月廣東《佛山市人民政府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意見稿)》中規定,只要有合法房産證(不動産權證)就可入戶。據説相比以前規定已經降低了門檻,但把購房作為落戶條件,還是延續了以往的老做法。

  再比如,不久前南京市公佈的積分落戶政策意見稿顯示,積分落戶要有合法穩定住所,即必須在本市購買商品房或者購買政府提供的共有産權住房,而且購房面積要大於80平方米。以往,南京市規定購房面積必須60平方米以上。這意味著,南京以購房限制落戶還在升級。

  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確需要合法穩定住所,因為安居才能樂業。但把“合法穩定住所”界定為購房,排除了租房,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為這是對租房人群的歧視,限制了部分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因此,《方案》要求大中城市不得以購房限制落戶,是對地方不合理規定的必要糾偏。

  按理説,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能不能落戶,應該取決於綜合貢獻,城市管理者應該根據城市承載能力來確定具體可行的落戶條件,而不應該把購房作為必要條件,因為這種條件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即非戶籍人口只有給城市政府帶來土地財政收入和房地産稅費收入,城市才願意接納,否則不接納。

  《方案》的發佈,不僅意味著過去“購房入戶”政策必須廢除,而且意味著城市新戶改政策必須拋棄與購房的聯繫,可以説這是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一大進步。這一要求既有利於戶籍制度改革更公平更合理,也有利於中國樓市走向健康,因為購房與落戶掛鉤,實際上是在刺激房價上漲、樓市發燒。

  接下來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方案》下發後,各地何時廢除“購房入戶”政策以及廢除這類政策是否徹底。筆者建議,既要限期廢除“購房入戶”政策,也要詳細審查地方新的積分落戶政策草案,地方戶改政策必須與《方案》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讓所有非戶籍人口公平享受城市落戶待遇。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