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抱母嘮嗑” 傳導孝德正能量

2016年09月23日 10:38:38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這幾天,51歲的浙江永康男人張永康火了,他自己卻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只不過是跟往常一樣,抱著82歲的母親在江邊嘮嗑,結果這一幕被人拍下,還發到了朋友圈,一時間被好多人轉發。(9月22日《浙江日報》)

   “小時候媽媽就是這樣抱著我,現在輪到我抱著她了。”張永康這句話自然、簡單,卻瞬間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正是這張“抱母嘮嗑”的照片,讓其貌不揚的五旬男人張永康不經意間成為“網紅”。

   有人認為“張永康抱母在江邊嘮嗑是故意作秀”,這是一種偏執心態。從照片上看,張永康母親很瘦,因病行動不便。一般來説,這樣的老人都是臥病在床的,不僅缺乏活動,而且缺乏交流與關愛,導致身體與精神的“病情”加重。張永康抱著病弱的母親到江邊散步,既可讓老人“坐”在“肉墊”上舒適一點,還可讓母親看看城市的變化,拉拉家常,增強母親的安全感。這是一幅多麼溫馨、多麼可貴的畫面啊。

   有人感嘆,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水準雖然提高了,但道德水準卻日漸滑坡。君不見,“多個子女互相推諉不贍養父母”“遺棄病母”的醜聞不時見諸媒體報道,“抱母嘮嗑”這一幕在當下已很難見到了。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長年累月服侍病弱的母親,對人的體能和孝道都是一個考驗,有太多的親情在時間的河流裏消退,壓力山大的現代社會也有太多逃避贍養母親的藉口。因此,退一萬步説,如果一定要説“抱母嘮嗑”太招眼,是作秀,那麼這種盡心盡力陪伴母親的“秀”越多越好。

   這對母子雖然非常普通,孝子張永康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不能言語的母親聽著兒子的話語也只能用輕聲的“嗯”“呀”來回應,但是這些微妙的情感交流,卻讓張永康與其母親都很享受,在感動網友之餘更令人反思:該如何傳承孝道,回報父母?

   可見,“抱母嘮嗑”傳導了孝德正能量。張永康説,現在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小時候母親為他做過的。因此,他做得心甘情願、細緻入微,也用平凡的舉動詮釋中華民族的道德圭臬:百善孝為先。養育子女繁衍後代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親情,而孝順長輩反哺感恩更是我們不可湮沒的美好品質。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偏廢。父母之愛、子女的感恩都是我們人生長路的強力支撐,也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抱母嘮嗑”的照片雖然只有一張,但卻傳遞出最感人的力量並帶給我們多維度的思考。(王麗美)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