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事關執政公信力,不是浮誇擺拍的作秀作態,更非優親厚友的借花獻佛,而是不能讓一家一戶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關於扶貧工作的講話中引用這一生動深刻的句子,説明扶貧事業的特殊重要性。但媒體報道和有關部門案例通報顯示,在農村和基層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仍然存在。
今年1月1日至8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開曝光了扶貧領域突出問題325起。這些不正之風涉及:向低保戶索取好處費、編造人頭冒領低保金、套取私分扶貧補助金、截留貪污扶貧專項款,甚至在個別扶貧政策實施部門,出現嚴重的扶貧監管失職、扶貧專款挪用……對暴露出的這些問題,通報毫不諱言其危害性,將之定性為“揮霍群眾對黨的信任,侵蝕和削弱黨的執政基礎”。
扶貧事業靠什麼破解難題、化解廉潔風險?問責,是一個有力支點。“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正因如此,中央紀委在通報中,直接針對縣鄉層級執紀機構提出,“要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主要任務”,並直接要求對“不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黨委、紀委”“不履行管理監督責任、失職瀆職的”職能部門進行嚴肅問責。有權必有責,有責須擔當,失責必追究,扶貧領域的問責之劍正鋒利出鞘。
《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公佈以來,中央紀委加大了對扶貧工作的監察問責力度,也加快了扶貧領域典型案件的通報頻次。對通報案例進行統計可以發現,農村與基層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有三個特徵。一是從涉案行為看,多數集中于精準扶貧的資格準入事項。325起典型案例,涉及危房改造資格認定和低保戶名額確定的,佔案件總量的47%。二是從涉案主體看,涉案人員向政策下沉的最底線集中。查處人員中村官腐敗佔67%,連同鄉鎮幹部涉事主體共佔查處總數的86%。三是從涉案地域看,突出問題在後發展地區呈現高發狀態。根據當前通報數據,西南、西北12個省市自治區案例佔查處總量近一半。中央紀委加大通報並直指問責,顯然扶貧領域的決策和考核機制將由“寬”變“嚴”,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也將由“軟”變“硬”。
隨著精準扶貧措施的漸次部署、系列專項扶貧領域的切實拓展,扶貧也成為典型監察案件的高發領域。這説明瞭今天的扶貧工作面臨的嚴峻程度、艱巨程度、敏感程度。面對新的挑戰,政策實施機構和執紀機構必須具有制度意識,要從機制上推陳出新,不讓扶貧問責機制“寫在紙上、説在嘴上、挂在墻上”,而是較真碰硬,將勇毅篤行的扶貧精神化為啃硬骨頭、涉難險灘的紮實行動,化作謀發展、促小康的突破之舉。惟有憑藉這樣刀過竹解的扶貧攻堅精神,才能取得不可阻擋的脫貧勢頭。
扶貧工作事關執政公信力,不是浮誇擺拍的作秀作態,更非優親厚友的借花獻佛,而是不能讓一家一戶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隊。以問責之劍,護航扶貧事業,就是要突破藩籬重重的利益障礙,以堅毅篤行的治理決心,成就我國扶貧事業的精神之變、氣質之變。(楊永純 作者為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雜誌社總編輯)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