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沒了支付寶還在”並非杞人憂天

2016年09月22日 10:5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人沒了錢還在”,目前問題可能還不是十分尖銳,但發生機率會逐步增大。這筆錢不能就此休眠,更不能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財産。

  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寶、餘額寶、微信零錢、財付通等之類的賬號,直通他們的財富倉庫。然而,網路形態存在的錢財,很可能因主人發生意外而被遺忘。近日,有網友表示了這樣的擔心,“我支付寶有7萬多元,微信有2萬多元,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這些錢會被怎麼處理(我的家人並不知道這筆錢)?”(《揚子晚報》9月21日)

  隨著網際網路對經濟的深度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把資金放在網上。這種網路財産,還不是遊戲裝備等純粹意義的虛擬財産,而對應著真實財産。網際網路公司一般規定如果長期不使用的賬戶會被登出,這意味著個人網路財産很有可能被“充公”。

  “人沒了錢還在”,目前問題可能還不是十分尖銳,但發生機率會逐步增大。這筆錢不能就此休眠,更不能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財産。

  實體銀行裏也存在這種情況,但一般都有應對機制。比如説,銀行每年都有一些“休眠賬戶”,內有或多或少的資金,有的賬戶有第二聯繫人,銀行可以聯繫上,或者允許當事人的親友拿著銀行卡來查詢。網路平臺的“休眠賬戶”問題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解決。

  針對“休眠賬戶”,應該建立定期公佈制度。正如專業人士建議的:“裏面超過一定的金額,平臺提供方應主動聯繫當事人,或者定期公佈。”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公開查詢制度。在實名制下,“休眠賬戶”對應著一個個具體的人,賬戶一般都與銀行卡聯通。網際網路公司應該允許並且支援賬戶主人的親友憑藉一定手續進行查詢。如果查出“錢還在”,應該通過一定的程式及時返還。

  有些實體銀行是很好的榜樣。比如,瑞士銀行向來以嚴格的保密制度著稱,但在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機關修改了有關銀行內“被遺忘”的資金的相關法律條款。瑞士銀行為此打破“保密”制度,在網上公佈了一份約2600人的名單,希望為那些“遺忘的存款”找到主人。這種對用戶負責的態度,值得銀行、網際網路企業學習。

  “人沒了支付寶還在”並非杞人憂天,未來所有人不得不面對這一問題。無論是從對用戶負責的態度,還是從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角度,都應該在立法層面上重視這一問題。當然,用戶也應該改變傳統觀念,養成“留遺囑”的自覺。(喬杉)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