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燕趙晚報:“雙日期”月餅擊中消費者的受害人心態

2016年08月30日 14:42:06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雙日期”月餅擊中消費者的受害人心態

  中秋節臨近,各商場超市月餅銷售火熱。有北京市民發現在超市買回的北京二商集團宮頤府月餅包裝盒上有兩個生産日期,印跡清楚的日期是今年8月,模糊的則顯示為去年8月。買到這種月餅的孫先生以《食品安全法》為依據,向超市索要10倍賠償。超市負責人表示正在積極找生産廠家協商。北京二商集團宮頤府月餅銷售負責人表示,問題出在盒子上,月餅本身沒有問題。(8月29日《北京晨報》)

  是月餅隔年賣,還是新品裝舊盒?隨著中秋節迫近,此刻曝出“雙日期”月餅事件,又一次讓消費者浮想聯翩。相當長時間以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醜聞,早已讓市場雙方的信任關係變得極度脆弱。在本就高度敏感的大環境內,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勢必會引發一連串的漣漪。於是乎,面對疑似“壞消息”之時,公眾總難免會基於刻板印象,將最壞的那種“可能性”默認為真相——雙日期月餅,難道真就是過期月餅?

  在很多時候,所謂的偏聽偏信,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被食品業亂象一再折磨的民眾,早已習慣於以“最大的惡意”去解讀廠商的一舉一動。所以,縱使相關廠家出面澄清“只是舊包裝盒裝新月餅”,消費者也斷然是不會輕易相信的……“雙日期”月餅事件若是善後不力,極有可能會觸發不可預知的連鎖效應。

  面對各方對“雙日期”月餅的質疑,涉事廠家的回應可謂輕率、強硬而漫不經心。單單一句“月餅本身沒問題”就想自證清白,無疑是有些異想天開了。要知道,如今的食品消費市場,並沒有“我説你信”的信任基礎,反倒充斥著“怎麼説都不信”的警戒心。由此,月餅生産者一句輕描淡寫的解釋,當然無濟於事。若想真正打消公眾疑慮,至少得拿出些真憑實據才是。比如説,專業機構基於理化檢驗所得出的權威結論等等。時至今日,食品産業從業者不得不為之前的纍纍劣跡持續“買單”。由於全行業的公信早已崩塌,在回應公眾關切之時,相關廠商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溝通成本和説服成本。而令人遺憾的是,置之於如此被動的情勢之下,卻仍有不少食品企業未能擺對姿態。以“雙日期”月餅事件為例,涉事廠商依舊以冠冕堂皇的空洞説辭,打發著憂心忡忡的消費者。既如此,即便原本真只是一場“誤會”,最終也會變成實實在在的醜聞吧?

  冠生園月餅事件殷鑒不遠,而今又曝出詭異的“雙日期”月餅,風聲鶴唳的市場大勢之下,當真不由得民眾不杯弓蛇影。畢竟,食品消費者普遍所抱持的受害人心態,必須在一起起個案的妥善處置中才可得到療治。而與之相呼應的,則是所有的食品廠商都能多一點自覺自律,多一點的真誠和耐心。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