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執法直播,既是監督也是普法

2016年08月11日 11:06:07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原標題:執法直播,既是監督也是普法

  9日下午1點37分,新浪認證為“安州交警”的微博,在網路上開始視頻直播交警部門展開的查酒駕行動。直播雖然只持續了一個小時,但收穫了不小人氣,線上收看人數超過1萬人,點擊量超過3萬。交警部門總共查了6起酒駕,以及一起無證駕駛。

  這場網路直播用幾個字總結一下就是人氣很旺,效果很好。主持直播的民警——綿陽市安州區交警大隊秀水中隊中隊長胡勇在這場直播以後意外成了“網紅”。但這樣的“網紅”正是百姓樂於見到的。

  對警方而言是一次規範化執法的嘗試。7月26日,公安部舉辦全國公安機關培訓會,針對民警在現場執法中遇到問題應當如何規範處置,進行視頻培訓。規範指出民警執法時,面對群眾圍觀拍攝,在拍攝不影響正常執法的情況下,民警要自覺接受監督,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相比于被動地接受監督,網上公開地向社會尋求監督無疑更進一步。在鏡頭下執法,一點瑕疵都有可能被放大,這對警方執法過程、用詞用語,引用法律條文是否正確,採取的措施是否正當合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個民警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公開只是一種手段,它的存在不是給執法設置障礙,而是推動執法的規範化。

  這是一種可貴的進步。從被動接受到主動作為,反映出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安部門在推進“陽光執法”這件事情上體現出來的誠意和決心,有目共睹。當然,這種公開是以不侵犯個人隱私權利為前提的,這種公開也不是任何場所、任何犯罪都適用的,得以法律為準繩,保障好個人權利。

  而對公眾而言則是一堂難得的普法課。在查酒駕的直播中,作為公眾其實是有兩個角色的,一個是監督者的角色,還有一個是學生的角色。事實上,面對公開監督,比警方更不適應的是公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權利,不知道自己該履行什麼樣的義務,遇到警方執法時也不知道該如何配合。因為執法引發的一些衝突中,既有警方執法不規範的問題,也有公民自身的問題。不要小看這種問題的嚴重性,就在8月7日晚上,美國聖地亞哥的警察就與從中國來旅遊的三口之家展開了一場驚險的高速公路追逐戰,起因是中國遊客不了解當地交通規則,不了解警方的執法語言,沒能及時判斷出警方的意圖。公開直播,把權利和責任明明白白地告知公眾,它的普法效果就能在這一方面體現出來。

  公開也是對雙方的,警方接受公開的監督,公民的行為也一樣接受公開的監督。讓大家明白,陽光執法不僅是針對執法者的,同樣也是針對被執法者的。法律在規範著民警的行為同時也在規範著被執法者的行為。執法者和被執法者的行為都是可以預見的,大家心裏都清楚,就能消除誤會産生的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發生。也只有消除了信任危機,每一次執法行為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