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新華社評論員:增強大局意識 推進事業發展

2016年06月21日 08:5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增強大局意識 推進事業發展——二論強化“四個意識”、決勝全面小康

  新華社評論員

  “善戰者謀其勢而利導之”。置身世界快速變化、中國深刻變革的洪流之中,廣大黨員幹部以什麼樣的站位和視野來認識形勢、採取行動,決定具體工作成效,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

  形勢決定任務,戰略決定策略。回首中國共産黨95年奮鬥歷程,講大局、顧大局,從全局出發制定戰略、運用策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制勝之道。“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講大局、顧大局是聚合力的基礎,也是涉險灘的保障。砥礪前行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全體黨員幹部要有更強的大局意識,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動,才能匯聚攻堅克難的磅薄之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和強調大局意識。比如,“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必須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這些重要論述,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著眼新形勢新任務,從認識論、方法論角度深刻回答了什麼是大局意識,怎麼認識、服從和維護大局等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為全黨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做好各項工作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方法指南。

  增強大局意識,正確認識大局是前提。大局決定著事物存在發展的整個局面、整體形勢。觀大局、明大勢方可謀大事。三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總攬全局、謀篇佈局,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黨和國家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更好認識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面臨的機遇挑戰,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局、大勢、大事。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闖出改革發展新路子,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境界。

  增強大局意識,自覺服從大局是重點。俗話説,大河有水小河滿。大局相對於局部,是必須優先考慮的目標和方向。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搞建設,如果各自為戰、各行其是,不僅形不成合力,還會出現相互掣肘的局面。無論是革除體制機制弊端,還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無論是推動協調發展,還是化解過剩産節能、破除地方保護,都需要從大局出發,算大賬、算長遠賬,跳出“一畝三分地”的狹隘。“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要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意識,從大局出發看待利益關係調整和局部得失進退,不以局部之利而罔顧全局,放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小九九,不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小算盤,堅決服從中央部署、服從大局需要,共同做好全黨全國一盤棋的大文章。

  增強大局意識,堅決維護大局是關鍵。“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改革攻堅,必然要衝破不合理體制機制束縛,調整和重構利益關係。簡政放權,一些部門面臨“動自己奶酪”的考驗;深化改革,一些行業失去“躺著掙錢”的優勢;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會帶來陣痛……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只有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個體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才能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大局中找準坐標、找準定位、把準方向。只要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利、對長遠發展有利,就要堅決做、馬上辦、幹到位。把地方和部門的工作實踐與大局聯繫起來,同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一致起來,積極推進中央各項政策措施落地,使各項工作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這是檢驗大局意識的試金石,也是彰顯使命擔當的風向標。

  大局裏有政治,大局裏有品格,大局裏有擔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斷增強大局意識,以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為念、大局為重,8700萬黨員必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迸發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團結帶領13億人民共築小康夢想、共襄復興偉業。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