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總書記金寨行開啟老區扶貧“加速度”

2016年04月28日 15:33: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的安徽金寨,考察扶貧工作。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考察扶貧選擇老區,飽含著總書記的真情深意,也指明瞭今年扶貧的重點方向。

  可以説,沒有革命老區,就沒有黨和國家的今天。那種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無比熱愛的紅色基因,那種即便激蕩回流依然一往無前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攻堅脫貧必須堅持的價值內核。

  曾經敢叫日月換新天,如今困守窮山惡水境,確實叫人心裏不是滋味。客觀地講,很多老區都是在深山老林裏,基礎條件不是很好。有的地方長時間與外界隔絕,加大建設的投入成本非常高;有的地方發展觀念落後,自我發展能力不足。面對這樣的情況,資本進入意願不夠,産業支撐有難度。然而,老區扶貧,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更需篤行,也才更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知恩圖報。

  從脫貧戰略上來講,革命老區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和主戰場。據有關部門統計,老區中的貧困縣佔全國貧困縣總數的近一半,近4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分佈在老區,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只有通過實施精準扶貧,讓老少邊窮地區尤其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完成脫貧,才能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過硬的。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對扶貧工作的力度與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心中牽掛貧地民苦,就不要畏山高地遠。情到深處,扶貧的意志才會比鋼鐵還要堅硬。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從北京坐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去,就是為了解革命老區扶貧的真實情況;他訪貧看得仔細,問得細緻,甚至照著《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情況調查表》詢問,做了一回“鄉村調查員”。訪真貧,識真貧,才能扶真貧。總書記親身示範精準扶貧前期階段的“精”與“準”,理當成為領導幹部的扶貧圭臬。

  其次,開啟老區扶貧“加速度”,須有實招硬招。“如何支援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異地搬遷之後,土地整治之後的土地指標問題”“如何建立擔保基金,規避産業市場風險”等挑戰,需要政策保障;“如何實施産業脫貧”“如何實現教育扶貧”“如何注入金融扶貧”等難題,需要改革智慧;“如何保證扶貧資金用到實處”“如何防範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等問題,需要責任擔當。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此岸的脫貧步伐就會一步步接近目標的彼岸。

  當然,老區扶貧不僅要外力推動,也要內部挖潛。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老區人民告別“意識貧困”、擺脫“思路貧困”,通過自己的觀念轉型、知識提升、辛勤勞動來實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下達消滅貧困的“決戰令”,在耳邊迴響不絕。讓我們攜手實現這一最艱巨的任務,譜寫共用發展理念最生動的圖景。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