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醫生“雙休”是正當權益的回歸

2016年04月21日 14:45:0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字號:    

  一條在河南省胸科醫院職工代表大會上通過的一週雙休的提案,因涉及醫生和患者雙方的供需矛盾,連日來引發各方關注甚至爭論。反對者認為,老百姓本來就“看病難”,醫生週末休假會加劇這種矛盾;支援者則認為,醫生也應該享有“雙休”的權益,而且保證好醫生的“休息權”,也有利於更好地為患者服務。(4月19日《華商報》)

  無獨有偶。今年3月,河南省人民醫院院長顧建欽也在職代會上表態,年底前實行雙休制。一週雙休對大部分行業來説,再正常不過,但對於週末還可能加班的醫療工作者來説,竟是一種奢侈品。因此這兩家醫院一週雙休的消息一齣,立即在河南醫療圈引起轟動,醫生無不拍手稱快,稱“這樣的院長值得擁有”。而眾多患者卻在普遍擔心週末無處看病,導致本來就存在的看病難題被進一步放大。

  事實上,讓醫生一週雙休,是讓他們的正當權益得以理性回歸。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行一週雙休制,至今已有20年,雙休成為許多行業上班族的“標配福利”,勞動者的生活品質在雙休制度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和提高。但在醫院等特殊行業,一週雙休卻長期大打折扣,醫生的休息權被嚴重剝奪。隨著社會進步和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作為公民的不容侵犯的基本權利之一,醫生的“休息權”也應該得到切實保障。

  保障了醫生的“休息權”,其實有利於醫生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列寧曾經説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當醫生擁有了良好的休息,就容易恢復體力和精力,便能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對患者來説也是好事。然而近年來,在不少醫院一些重點科室,醫生常常是超負荷運轉,不要奢談一週雙休,接診時間甚至沒時間喝水、上廁所,大練“耐旱功”和“憋尿功”。過度勞累之下,不少醫生的健康狀況堪憂,甚至時有醫生抱病上崗,猝死於崗位之上。工作處於疲勞狀態,對患者而言,也有可能增加誤診、誤治等醫療風險。

  故對於讓醫生一週雙休,保障醫生的健康權益,患者應該樂觀其成,必須認識到: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醫療衛生服務的品質。至於患者擔心實行雙休後,週末去醫院看門診,更難挂到號,進而導致工作日看病更擁擠,河南那兩家醫院均稱,週末診療跟工作日一樣,只是醫院職工排班方式發生變化,門診由醫生輪流值班;它們還計劃通過返聘退休老專家等方式協調診療時間,在實行雙休之時,也能滿足患者需求。

  對醫院而言,面對患者多、醫生少的現狀,雙休後的週末門診如何協調人力,確實是個問題。據報道,在俄羅斯,公立醫院也實行雙休,但會有核心醫生輪流值班應對急診。非急診患者一般會被預約到工作日看病。而私立醫院實行的則是假期無休或靈活休假,就成了一個必要補充。實行雙休的公立醫療體系,與市場運作下的私立醫療資源緊密結合,讓患者有多重選擇,也給醫護人員最起碼的休假和理解。因而,讓醫生一週雙休,也算是正當權益的回歸。(作者何勇海)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