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博鰲論壇釋放新經濟信號

2016年03月28日 19:36: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張敬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世界再次迎來博鰲時間。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于2016年3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瓊海博鰲舉行。

  博鰲論壇15歲了。往昔不尋常,既見證了中國高速發展的奇跡,也觀照了經濟危機的全球焦慮和後危機時代的市場徬徨。今年論壇主題為“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

  主題很貼切,現在是新經濟時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域內外1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年會;論壇設置88場討論,包括1場開幕大會、51場分論壇、15場圓桌會議、5場主題餐會、10場對話創業者和6場電視辯論。論壇共邀請了300多位演講嘉賓,與1700多位代表進行為期四天互動式討論。

  正如論壇主題所涉,本次論壇貫穿著一個“新”字。譬如創業創新,“網際網路+”,宏觀經濟新現象、新問題等,美國谷歌的“阿法狗”戰勝李世石的案例,也將成為論壇熱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論壇在中國“兩會”剛剛閉幕之後啟幕,中國總理將給論壇嘉賓傳遞更多未盡直言,也給整個世界釋放新信號。

  過去兩年,中國經濟新常態帶給世界是懷疑和不安。全球市場看中國,關切的重點是中國經濟“破7”--回落到“6時代”。危機時代由中國引擎拉動的全球經濟突然喪失了動力。中國經濟不行了--不如印度了--這是全球市場産生焦慮的主因。這種焦慮源自深切的矛盾心理,尤其是西方世界,他們一方面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的高速增長時代不安,希望逆轉全球經濟秩序的中國力量疲弱下來。但是從美歐世界肇起的全球經濟危機,又不得不依靠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超過50%)。因而,中國經濟新常態,成了內部自信、外部質疑,加之中國調結構改革引發的股市、匯市震蕩,世界認為中國真的不行了。

  索羅斯高調宣稱做空人民幣(後來否認),穆迪半信半疑地調低中國主權信用等級。皆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彰顯。

  美國經濟復蘇,但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到真正加息,持續了許久,也讓全球市場焦慮了許久。現在,美聯儲加息的節奏也慢了下來。中國“兩會”前,又經歷了不尋常的股市和匯市震蕩期,樓市也出現了虛熱與庫存難消的雙重尷尬。但是從“兩會”前的G20政策會議再到“兩會”,中國給出世界明確的信號,中國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也能通過系統化改革和有序的監管確保股市穩定。

  事實證明,滬深股市擺脫了低迷疲軟,形成了一波“兩會”行情。當然,股市行情是動態變化的,但兩市企穩趨勢已經凸顯。人民幣匯率,從去年8月的匯改到去年年底的緊盯一籃子,經過春節前後“兩岸”利差引發的匯市動蕩後,現在也從趨貶為升。當然,這是央行動用外匯儲備阻擊投機的改革效應,也有美聯儲患加息帶給人民幣匯率的喘息機會。

  和去年“兩會”中國總理的一臉嚴肅不同,今年“兩會”讓世人看到了滿臉輕鬆和微笑的中國總理。雖然,中國經濟面臨著五大任務,其中樓市去庫存壓力更甚。但是近期樓市出現的異象--如加杠桿的“首付貸”,被政策面敏感叫停。一二線城市出現的冷熱不僅的分化現象也被監管層密切關注。去産能和降杠桿的改革還在持續推進。

  外部世界審視中國市場的兩個窗口是股市和匯市,兩市動蕩不安,新常態也就變成了新危機。兩市企穩,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也就重拾信心。此外,國內投資者,視野所及,則是股市和樓市。股市穩了,中小投資者不再焦慮,就可形成理性中道的資本市場。監管層的改革舉措,也就可以順勢推進。

  樓市分化,一二線虛熱與三四線停滯並存,除了政策面的調整,也須關注投資者的方向。非理性趨利,是投資者遵循的一貫原則。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配置,讓投資者理性起來,是政策面亟需思考的命題。

  其實,中國經濟新常態調結構遇到的市場難題,並非改革所致,而是全球市場和投資者非理性的反應所致。如何讓熱衷於市場投機的中小投資者回歸創業創新的正途,值得政策面思考。

  博鰲論壇,除了讓世界政商精英們穩定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讓創新創意的種子紮根于中國、亞洲和全球市場。培育出新經濟的芽苗,並在“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新平臺上,茁壯成長,使中國、亞洲和全球經濟邁入新週期。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