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副市長崔津渡談濱海新區金融創新

2010-09-14 09:54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程軼文

  “交易”的力量

  擔任天津市副市長6年來,崔津渡經歷了天津被定位為“北方經濟中心”,濱海新區成為了“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重要歷史時刻。

  如今,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國務院確定的“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把一向習慣“安靜地工作”的崔津渡推到了金融改革的風口浪尖。“金融會成為濱海新區的主導産業。要帶著其他産業跑,而不僅僅是跟在後面做服務。”

  8月30日下午,正在天津市東麗區檢查工作的崔津渡,就金融改革與創新等話題接受了《中國經濟週刊》專訪。

  傳統金融業是發展基石

  “其實,早在5年前,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試就已經起步。但前進的路卻並不平坦。”崔津渡向《中國經濟週刊》坦言,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與創新的主攻方向,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金融業面臨的難點和重點。“這一次我們真正是‘重任在肩’了。”

  也許大多數人並沒有想到,對於濱海新區而言,改革邁出的第一步,竟然是“回歸傳統”。

  “濱海新區的金融改革實際上分兩大塊,一個是傳統金融業;另一個是現代金融業。濱海新區必須先完善傳統金融業的佈局,這是基礎,是創新的必備條件。”崔津渡説。

  但如何區分傳統和現代?崔津渡的解釋是,傳統金融的定位,是所有需經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批准才可設立的機構,比如銀行和保險公司。“過去,由於經濟發展相對緩滯,濱海新區轄區內只有少得可憐的幾家國有銀行。要做大做強金融業,連銀行都沒有幾家,這肯定是不行的。讓盡可能多的銀行真正落戶濱海新區,而不僅僅是在這裡設點(營業機構),要讓他們在這裡開展業務,聚集‘財氣’。先把傳統金融業在濱海新區布好局,形成金融集群效應,再結合現代金融業開展離岸金融,最終實現金融混業經營的格局。”

  就傳統金融業的佈局,崔津渡一口氣舉了好幾個例子:“ 渤海銀行是1996年以來國務院批准的唯一一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之後我們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還成立了渤海財産保險公司,還有另外幾家金融租賃公司,如‘工銀租賃’、‘民生租賃’還有最近開業的‘興業租賃’。”

  崔津渡説,為了填補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領域的空白,濱海新區還對韓國企業銀行、韓國外換銀行、日本一家保險公司等外資機構進行改造和升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