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新禮物 解讀老師的投保理財規劃

2010-09-08 09:51     來源:中國網     編輯:張蕾

  案例一

  李老師,26歲,長春市某中學體育老師,月薪1800元,有醫保、社保、公積金;妻子25歲,目前無固定職業,月平均收入1000元。除了工資之外,夫妻二人再無其他收入。李老師有一個兩歲的孩子,每月支出1000元。李老師目前擁有一套70平方米住房,無貸款。

  夫妻二人平時生活節儉,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和雙方父母的養老問題,李老師希望理財師為他們有限的收入做一個適當的規劃。

  吉林銀行金融理財師劉子嘉建議:

  因李老師一家收入比較有限,這類家庭一旦遇到意外事情發生,將無法抵禦風險的到來,建議李老師參保一年期綜合意外險。另外因李老師是體育老師發生意外傷害的概率比一般的教學老師要高,所以建議基本保障保險金額20萬元,附加保障保險金額5萬元,這張保單在網上的優惠價是280元/年,費用比較低廉,適合李老師購買,如果李老師仍然覺得費用略高,還可再降低各項保險保障金額以降低費用。

  考慮基金定投,以籌備孩子未來的教育金。李老師家庭每月孩子的支出1000元,孝親和家庭生活支出大約在1000元,保守估計能留存約800元。建議拿出200元/月做基金定投。鋻於這個家庭風險屬性屬於保守型,建議購買保本型基金,做長期投資,這部分錢基本上不動,是為孩子將來上學的教育金作準備。

  此外,儘量將每月留存下來的錢進行儲蓄,可以到銀行辦理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為方便管理可開立吉林銀行定期一本通存摺,該存摺最大的特色是可同時開立40個不同存期的定期賬戶,非常適合李老師家庭使用。

  本建議針對目前李老師的家庭狀況,因收入比較有限,有部分規劃暫時無法實行,但未來這個家庭收入應該是呈上升趨勢的,隨著未來收入的增多,積累的家庭財富也會越來越多,但未來仍需要考慮準備一部分資金,做房屋産權的相關費用和自己未來養老金的準備,這個我們要隨時依據客戶相關資訊的變更做相應理財規劃的改變。

  浦發銀行長春一汽支行理財經理劉霏建議:

  李老師的家庭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具有一定生活壓力。鋻於李老師是體育老師,平時經常運動,身體素質相對較好,並且有醫保、社保、公積金。儘管妻子很年輕,但無固定職業,因此建議每年拿出2000元為妻子投保健康保險,以減少在未來生活中醫療方面承受的經濟壓力。由於孩子較小,考慮到孩子今後教育以及父母的贍養是一個長期的籌劃,因此李老師以未來5年至10年為目標,每個月拿出1000元進行基金定投。目前基金定投的年平均收益率可以達到10%以上,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收益。

  夫妻倆生活節儉,每月剩下的錢除了日常開銷外,建議都存成定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案例二:

  鄭老師,35歲,長春市某重點中學高中語文老師,月薪6000元,有醫保、公積金;妻子33歲,在我市郊區的一所小學任教,月薪1500元。家庭生活支出大約2000元,剛上初中的孩子每月還需要支出1000元左右。鄭老師2008年貸款20萬元購買了一套140平方米的住房,月供2500元,有一輛目前市價3萬元的家用轎車。股市裏投入10萬元,目前虧損大約6萬元,銀行存款5萬元。

  鄭老師希望為孩子積累足夠的教育資金,並且希望選擇一種適合他們家庭情況的理財産品進行投資。

  浦發銀行長春一汽支行理財經理劉霏建議:

  儘管鄭老師家庭月收入並不少,但由於每個月的支出較大,還需要還貸款,每個月的節余只有2000元。

  股市方面,為了儘早回本甚至盈利,可以適當拿出2萬元-3萬元投資在股票型基金裏,例如南方中證500指數型基金,這類基金緊跟指數,在當前這樣相對較低的股票點位下,是一個不錯的建倉機會。要為孩子積累教育資金,每個月拿出1500元做基金定投。剩下的500元做定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銀行存款可以留存5000元作為定期存款,以應對額度較大的意外支出,剩下的存款可以為子女買一份躉交的分紅保險,在每年得到分紅收益的同時,還能夠有附加險作為保障,為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吉林銀行金融理財師劉子嘉建議:

  家庭生活儲備金預留5000元,應急準備金一萬元,可保留活期存款,並申請兩張透支額度為一萬元的信用卡供日常消費使用,以備緊急時透支現金。活期存款為5萬元,除去預留資金,節余3.5萬元可支配。其中需要包含孩子未來教育費用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資考慮。建議孩子的教育支出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每月投入相應的份額(500元或更高),投入在回報率平均在8%的混合型基金中。剩餘3.5萬元,1.5萬元投資在指數型基金中(年回報率10%),2萬元定投在貨幣型基金(年回報率略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利息)。股票方面,應隨時關注股市行情,及時做相應調整,可考慮適當做個股調整。銀行的理財産品,我們在這裡不予考慮,因為一般的産品均為5萬元起,鄭老師目前的資金狀況,無法購買相關産品。

  案例三:

  楊老師,45歲,長春某重點高校的數學系教授,月薪6000元;妻子47歲,與楊老師同在一所大學裏從事行政工作,月薪4000元。夫妻二人都有醫保、社保、公積金,各自都有一份保額為20萬元的健康保險。

  夫妻名下有住房三套,家庭用車兩輛,銀行存款20萬元,股票市值20萬元。子女均已工作,且經濟狀況良好。楊老師夫婦希望提早為自己的退休生活作出規劃,他們傾向於選擇保守穩健的理財方式。

  中信銀行長春分行理財師胡敏建議:

  楊老師的財務狀況分析:第一,消費比例偏低。楊老師夫妻二人生活比較勤儉,二人收入較高,目前有沒有其他重大支出項目,主要是日常生活支出,所以可以考慮適當增加消費開支,比如進行旅遊活動等,提高生活品質。第二,現金儲備過高。對於收入比較穩定而支出相對較少的家庭,我們建議留3倍到6倍的月支出作為應急金即可。楊老師夫妻二人都有醫保、社保、公積金,支出又較少,但卻留有20萬銀行存款,收益性較差。第三,股票等風險性資産持有比例過高。在40萬元流動資金中,楊老師的股票資金佔據了50%,對於即將面臨退休的家庭來説風險較大。第四,固定資産持有過多,收益性不佳,穩健收益性資産持有不夠。

  針對楊老師的財務狀況和後期的退休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減少股票的持有量,減少銀行存款量,增加穩健收益型理財産品及債券型基金持有量,增加各自的健康保險保額;

  第二,在適當的時機出售自己持有的房産,或者將房子裝修後進行出租以獲得較高收益,但應在夫妻雙方退休前出售除自己居住之外的不動産。

  九月金秋,又一個收穫的季節,又一個感念師恩的季節。

  本報金融理財欄目組特別為辛勤的園丁們準備了一份節日禮物──我們精心製作了3份針對不同收入的教師的理財規劃,或許老師們能從中得到些啟發。

  第一個案例,屬於收入有限的家庭,理財師著重為這個家庭配置相對更多的保險保障,以備這個家庭成員中主要收入者在遇到意外傷害或其他成員遇到疾病住院等情況,可以有一個最低的保障以幫助這個家庭渡過難關。

  第二個案例,收入和資産狀況均屬於中等水準,既沒有過多的存款,也沒有過多的保障。鋻於客戶並沒有什麼投資經驗,所以理財師為客戶首選的理財産品是基金,其實細心的客戶不難發現,基金定投往往是籌備教育金和養老金的首選産品,只是在産品類型的選擇上略有不同而已。

  第三個案例,這個家庭收入良好,資産充足,子女條件也非常好,這類家庭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當條件過於好的時候,保險起的作用就不是特別大了。鋻於客戶的年齡和理財目標,我們不建議客戶再去做風險較大的投資,以穩健型的銀行理財産品為主,相應配置國債。另外,遺産規劃也是要提前考慮的,未來國家會出臺什麼政策,我們無法預料。正所謂未雨綢繆,未來的事情我們還是早作準備比較好。

  教師理財 積極、穩健、長期為上策

  積極嚴謹的敬業態度,繁重瑣碎的職業特性,讓很多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之餘,無法過多關注自己的生活,沒有精力學習或運用理財知識打理家庭的財務。由此造成很多教師的理財觀念過於穩健,對資産的配置和運用缺乏足夠的重視,對新的理財工具也沒有足夠的認識。

  其實,無論是幼兒園學前教育,中小學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或職業類教育的教師,都有其鮮明的特殊性,可以根據其職業特點和生命週期理論,做出相應的理財規劃。有著穩定收入的教師群體,抵禦日常生活的風險能力比一般人強,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轉變傳統的理財理念,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和品種。適當涉足一些稍激進的投資渠道,比如開放式基金、債券、股票等,確保家庭財産在保值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增值。

  社保醫保只提供基本保障

  商業保險才是錦上添花

  因為教師職業相對穩定,普遍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不足,大大低估了風險對自己和家庭的影響,相對其他職業,教師購買商業保險的比例非常低。

  社保和單位福利只是為教師養老和醫療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配置一些必要的商業保險是必須的。在品種選擇上,商業性養老保險和普通醫療保險上可以有所弱化,配置以意外險和重疾險為主,適當結合定期和終身壽險,為自己和家庭建立一個全面有效的防護墻。

  不同生命週期

  選擇不同的投資比例

  青年教師:建議除房産外,金融投資品種的比例為: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50%,穩健型基金30%,債券型基金10%,現金和貨幣型基金10%。

  中年教師:金融投資品種比例為: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佔30%,穩健型基金佔40%,債券型基金佔20%,現金和貨幣型基金佔10%。理財目標主要是針對教育儲備金和購房購車等家庭主要開支作準備。

  老年教師:金融投資品種比例為:穩健型基金佔50%,債券型基金佔30%,現金和貨幣型基金佔20%。配置部分高流動性資産是為了應付日常突發的高開支。

  理財師建議,教師工作和收入比較穩定,理財時更需注意計劃性和持續性,堅持資産多元化,注意分散風險

  無論是小中學教師還是高校教師,他們的職業都有著特殊性,包括穩定的收入,固定的寒暑假等,根據這些職業特點他們應該怎樣理財?調查顯示,90%以上的教師希望理財,但真正實施的卻不足20%,一半以上的教師都是將錢存進銀行。許多教師反映,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另外對理財不了解,因此他們更傾向於將錢存進銀行。理財專家建議,教師理財可以根據自身職業的特點去規劃,並不需要耗費過多精力。

  建議一:理財要有計劃性和持續性

  大學老師,收入穩定,假期靈活。招商銀行光華支行貴賓理財經理劉奕認為,教師的工作和收入比較穩定,理財時更需注意理財的計劃性和持續性。東亞銀行成都分行錦城支行顯卓理財經理鄒茜還提出,教師也應該多積累家庭的理財規劃知識,有利於家庭的收支規劃。

  案例1:

  李老師是成都一名高校講師,月收入3500元。妻子瑩瑩是一家企業職員,每月收入5000-6000元。

  李老師夫婦貸款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月還貸2500元。去年又購買了一輛座駕,停車費、油費等一個月大概需要2000元左右。李老師一年半以前開始炒股,投入了大概10萬元,目前不虧不賺。

  李老師正計劃要小孩,他希望小孩將來能有好的教育和生活品質,另外他希望自己的資産在未來10年內能有所升值。

  理財師建議:

  劉奕強調,一定要資産配置多元化,分散風險,使家庭資産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成長。

  鄒茜則建議,李老師目前年家庭繳納保費佔年收入10%左右,及1萬元左右投入重疾、意外及車險等保險中,隨著收入的增加,這部分的投入可以逐步增加。另外,可以定期定額地買入1-2隻開放式基金,10年後可獲得一筆比較可觀的資金,作為孩子教育費用的補充。

  建議二:“保險+定投”完備理財

  針對教師收入穩定的特點,不少理財師建議,教師理財要以穩健為主,“保險+定投”可以更加完善教師的理財計劃。劉奕認為,鋻於教師收入持續且穩定,不宜全部通過高風險産品來理財。

  案例2

  劉老師是成都某小學教師,先生是另一所小學體育老師,女兒正在讀幼兒園。劉老師夫婦共計8000元左右。

  劉老師和先生早些年已經購買

  了一套80平米的住宅,也買了車,貸款已基本還完,不過養車每個月需要1500元左右。劉老師一家生活費大概是2000元每月,女兒幼兒園大概每月花費1200元。

  理財師建議:

  鄒茜説,劉老師平時工作繁忙,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結余做一些比較穩健、省心的投資,例如可以購買銀行發行的保本保息或者到期保本的産品做資金的積累。同時,她還建議在兒女教育和養老理財上,考慮一下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投連險。

  劉奕説,劉老師可以通過年繳或月繳少兒教育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加每月基金定投的方式來完成。這樣保險有利於目標實現,而基金投資雖然相對風險高些,但長期成長性好于保險,對理財有良好的補充作用。劉奕認為,高收益、短期穩健型理財産品比較合適。

  建議三:理財應儘早進行長期堅持

  許多年輕教師,目前沒有家庭和子女壓力,他們需要理財嗎?鄒

  茜説,理財就好像減肥一樣,重在持之以恒,大財有大理,小財有小理。

  劉奕説,不管是老師還是白領或者是工人,在經濟允許和有收支節余的時候,都應儘早理財。

  案例3

  小張今年剛剛畢業,在成都一家中學教書,月收入大概是2000元-3000元,由於暫時沒有家庭和子女,小張和同事在外租房居住,一個月房租需要600元,總花銷大約1000,暫時不考慮成家,理財應該注意什麼?

  理財師建議:

  劉奕説,基金定投是目前年輕人進行投資理財的最好工具,門檻比較低,一般最低每月100-300元就可以參與。如果急需用錢,一個工作日都可贖回,幾天之後便可回款。不過劉奕提醒,年輕教師基金定投更應注重計劃性和持續性,至少要有持續投資三五年的準備。

  鄒茜也建議,每月可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例如每月拿出1000元來投資,以每年6%的預期收益計算,10年後,這筆錢將達到16.3萬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