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借貸變味 高息融資炒股風險大

2010-09-13 09: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程軼文

  “現金被股票套、借8000元短期週轉”,“籌集證券投資專項拆借資金”……隨著網路借貸平臺的興起,借助網路高息貸款炒股的現象不斷增多。目前,網路借貸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但監管上仍是空白。分析人士認為,高息貸款炒股極易産生糾紛,而且可能造成非法集資等隱患,網路借貸亟須規範。

  染指高風險融資

  一邊是大量閒錢無處投資,一邊是想創業卻缺少本錢,於是“拍拍貸”、“紅嶺創投”、“易借通”等民間網路借貸平臺應運而生。

  它們的普遍運作模式是以網站作為仲介平臺,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只要註冊登陸寫明要投資的項目,並根據網站要求提供收入清單、身份資訊、個人信用報告等資料,就能坐等有閒散資金的網友來對項目“投標”,網站則根據借款金額收取一定佣金。不過,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發現,初衷是為了支援創業、消費週轉等為目的的網路借貸有變味跡象,一些炒股等高風險融資開始在其中出現。

  “本人判斷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將回落到2222左右,從而結束近15個月的調整,進入下一輪上升行情……”在某知名網路借貸平臺上,一位借款人以“證券投資專項拆借資金”名義借款。在項目裏,他描述了自己對股市未來一年的看法,希望以9.9%的年利率借款3000元,一年後歸還。另一名借款人則寫著“現金被股票套,借8000元短期週轉”,並註明自己的身份是公務員。他希望以年利率10%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6個月。雖然一看就能知曉這是高風險項目,但還是引起了一些網友的興趣對其進行“投標”。截至發稿時止,註明身份是公務員的借款人已經獲得8筆資金投標,借款額度完成了38%。

  在其他一些網路借貸平臺上,也出現了多個類似的帖子。有的很明顯,如項目名為“私募模式投資股市:利益共用,風險自擔”;大量的則比較隱晦,以“資金週轉、投資理財”,“需小筆現金作投資週轉”等名目出現。雖然受額度限制,每筆借款金額只有數千元之多,但有借款人坦誠他在其他網路借貸平臺上也發佈了類似資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因此在這些網路借貸平臺上,大都以4倍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上限,在此限額內由借款人根據自己需求確定利率。雖然不能算作“高利貸”,但貸款炒股的項目給出的年利率普遍都達到了10%。

  審查用途存在難點

  對高息貸款炒股,一些網路借貸平臺負責人表示,“發現一個查處一個”。

  紅嶺創投相關負責人陳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旦發現有人融資炒股他們將立刻停止其操作許可權。拍拍貸創始合夥人胡宏輝表示,的確有人發帖募集資金炒股,但他們不會允許其交易成功。

  不過,在網路借貸平臺規模迅速擴張而普遍還未實現盈利的情況下,他們對資金用途的監管不僅缺乏必要的經驗手段,也缺乏足夠的人力。以拍拍貸為例,該網路借貸平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交易量快速上升,目前已經有註冊用戶30萬戶,來自全國各地,每月通過平臺成功借貸的資金高達150萬元。“我們的監控主要通過網路進行,確實沒太多辦法對資金用途進行事後監管。”胡宏輝坦承,如果有人以融資炒股的名義發帖,他們會限制其交易。然而,如果以借款消費等名義實現曲線融資炒股,則缺乏必要的監管手段。

  同樣,紅嶺創投的客戶數量也在迅速增長,目前通過平臺成功借款的客戶有數千名。對如此龐大的客戶群,他們實行的是累積信用分類管理,即把大量精力用在對新客戶的把關上。在他們網站,個人借款最高額度為18萬元,企業則為50萬元。個人借款必須從1200元的最低額度開始,逐漸累積信用,到了一定額度公司會要求其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對企業主還會進行公司、房地産等資料的實地調研審核。不過,這種調研也大多限定在廣東地區。而且他們主要是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身份資訊真偽進行把關,在貸款最終用途的跟蹤回訪上,離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有很大差距。

  亟待有效監管

  由於目前在監管上仍是空白,網路借貸平臺以各種形式存在,有的註冊為投資諮詢公司,有的則為網際網路仲介服務機構。對通過網路借貸平臺高息融資炒股,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風險巨大。

  廣東東方金源律師事務所律師金焰指出,炒股作為高風險投資,很容易發生虧損,從而産生大量糾紛。如果網站監控不到位,借款人提供虛假的身份資訊,發生糾紛後法院可能會以沒有明確的被告而不立案,同時網站的地域和管轄權也難以確定,這也會影響法院是否立案,從而給出借資金的網友造成損失。此外,由於貸款是由網路平臺代為發放,當網路平臺疏于自律或內部控製程序失效等情況下,可能出現捏造借款資訊而非法集資的情形。他認為,網路借貸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拓寬了民間借貸渠道,提高了社會閒散資金的利用率,但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監管。

  “我們也希望能納入到正規的金融體系當中。”拍拍貸創始合夥人胡宏輝説,目前市場魚龍混雜,甚至有的公司用私人賬戶來操作,即出借人的資金要先進入公司負責人的私人賬戶,再轉入借款人賬戶,極易發生風險。他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儘快對網路借貸平臺的合法性進行確認,引導它們走向規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