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資産穩定增值 小資家庭如何科學理財

2010-09-09 10:00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編輯:張蕾

  理財案例

  孫女士和丈夫都是公司白領,除開生活開支和房貸,家庭年凈收入15萬元。夫妻倆現有流動資金30萬元,股票10萬元。另有住房一套,貸款24萬元,貸款期限10年,已繳3年。雙方單位都有社保,另還私下購買了一些壽險。

  理財目標:

  1、想資産穩定增值,該如何選擇投資方式?

  2、希望老年生活有保障,最好能有和現在一樣的生活品質。

  專家理財方案

  提供者:民生銀行成都分行中國金融理財師付彥

  像孫女士這樣收入穩定、家庭年結余(凈收入)充裕,又已經有了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在投資時考慮得更多的可能就是如何使家庭資産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增值。從資産負債結構來看,負債比率在合理範圍,不過流動資金比例較高,有投資高風險産品的經驗,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在為孫女士設計穩健的投資方案時,著重考慮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基礎上獲取超過儲蓄存款的收益,産品組合以銀行理財産品+結構性産品為主,搭配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進行中長期的投資。在現金管理方面,隨時可支取的現金類資産通常保持在家庭6個月左右的生活費用等必要性支出即可。

  合理的投資才能提高資金的使用價值,才能抵禦資産貶值的風險。目前銀行的理財産品以較低風險的票據類投資為主,比如民生銀行長期滾動推出的增利型産品,期限靈活,可供選擇的期限最短有7天,最長有12個月。結構性産品,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為投資者提供了間接投資黃金、外匯、商品等高風險市場的機會,雖然收益浮動,但本金首先獲得了保障。同時,孫女士目前家庭的金融投資只有股票,可以根據投資收益回報率來選擇繼續投資股票市場或是投資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基金投資的特點是可以利用專業機構進行分散化投資、投資者不用在個股分析上佔用太多時間、同樣能分享我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

  在進行養老規劃前,首先要考慮一下距離退休的年限和余壽;在進行時間跨度較長的規劃時,不得不考慮通貨膨脹對資産的“腐蝕作用”。目前孫女士家庭的養老金來源主要有:退休後的社保金+壽險分紅(一些壽險有分紅型的年金可以定期領取;一些壽險在達到一定年齡比如60歲、65歲、70歲等年齡後,能一次性領取一筆養老金)。退休後社保的收入能保障基本生活,但從高品質、享受型的生活水準來考慮,目前的投資準備還不夠充足。

  因此,增加一些新的規劃是必要的。養老規劃主要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考慮,以獲得較穩定的收益為目標。産品組合以基金定投為主,首選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基金定投能較好的抵禦市場波動風險,使資金在一個相對長的時期內保持增值的能力,為退休後的生活打下基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