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重慶房貸利率沒變 額度經常被秒殺

2014-02-26 14:55 來源:重慶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週末,市場盛傳某股份制銀行停止房地産貸款,並傳多家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均有類似規定和通知。受此影響,昨日A股市場房地産板塊大跌4.91%。不過,記者昨日調查發現,上述股份制銀行的業務窗口指導僅針對房地産夾層融資與地産供應鏈融資,並非針對開發貸與個人住房按揭等大口徑房地産信貨。此外,其餘各家銀行也依然照常發放房貸,並未出現全方面停貸的情況。

  從去年開始,有關銀行收緊房貸的消息就沒有停止過,但沒有哪一次有這次的影響力這麼大。2月22日深夜,網上傳出某股份制銀行全面停止房貸,並有多家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跟進的消息後,在昨日的A股市場上,房地産板塊大跌4.91%,13隻房地産個股跌幅在8%以上,其中,中南建設、中華企業等6隻股票跌停。一時間,市場上看空房地産的情緒極為濃重。

  重慶個人房貸依然緊

  既然各家銀行均否認了全面停貸的傳聞,那麼重慶地區目前的房貸發放情況如何呢?記者昨日調查獲悉,與往年不同的是,儘管春節已過,但目前重慶各銀行的個人房貸仍然偏緊,與節前比並無太大變化。

  “我去年11月份在一家國有大行申請的房貸,到現在3個多月了,仍然沒有消息。”家住重慶江北的宋小姐説,她爺爺退休前所在單位在南坪集資買房,就索性貸款買來挂在她的名下,當時還專門找的一家發放房貸較多的銀行,但到現在仍然沒有發放下來。

  隨後,記者又以普通消費者身份詢問了多家銀行的個貸經理,這些客戶經理均表示銀行肯定會放貸,但要排隊,具體要排多久,無法確定。“去年積壓的客戶太多,再加上新增的貸款申請堆積如山,所以雖然開年以來我們在不斷發放貸款,但還是不夠用,經常都是剛一開閘,額度就放光了。”某商業銀行個貸部經理黃女士對記者説。

  日前央行重慶營管部公佈的1月份金融運作簡況也證明了個貸經理所説,《2014年1月金融運作簡況》顯示,1月末,以房貸為主的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3837.86億元,當月增加56.01億元,同比少增13.62億元。

  利率普遍上浮10%

  利率方面,重慶地區的房貸延續了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的水準:除少數銀行執行基準利率外,其他銀行普遍上浮5%—10%左右。

  “重慶早就沒有8折、9折房貸利率了,基本各家銀行都是執行基準利率,從去年下半年銀行錢根緊張以後,大部分都執行上浮5%———10%左右,甚至個別銀行對於一些資質不是很好的客戶還要上浮20%。”重慶某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介紹道。

  記者從一些房屋仲介處得到的消息類似,國有大行首套房貸利率維持基準利率較多,而股份制銀行則普遍上浮5%—10%。

  開發貸現名單制管理

  除了個人房貸外,房地産企業的開發貸也逐漸收緊。記者從多家銀行獲悉,已有銀行針對開發企業貸款採取了提高信貸門檻、嚴格控制新增額度、提高貸款利率等方式防範風險。重慶一家國有大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行針對房産開發類貸款審批的方式是,報送總行評定後制定一個入圍名單,沒有進入這個名單的企業貸不到款,“一般來説,沒有進入全國開發企業100強的企業很難進入這個名單。”

  一家國有大行重慶分行信貸科人士也稱,該分行已對各級別的開發商貸款標準進行了細化,重點參考指標包括項目資本金情況、開發商流動性情況、項目所在區域、開發商綜合評級等。此外,還明確規定對“地王”項目不能放貸;嚴禁對項目資本金不足、“四證”不齊的房企或項目放貸;對存在囤地、捂盤行為的房企不再發放新增貸款,並收回已發放貸款。

  中小開發商受影響大

  重慶某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銀行完全暫停與房地産相關的業務的可能性較小,他説:“按照目前趨勢看,銀行對一二線城市和大型開發商的業務還是會繼續進行,對三四線城市和中小型開發商的業務將會趨於謹慎甚至暫停。”

  重慶某房地産開發商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的貸款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現在的融資渠道一切正常,個別銀行停貸的風聲一直都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不過,目前房地産行業融資緊縮是事實,該行業作為資金密集型、杠桿率最高的行業之一,利率市場化加速和行業漸進去泡沫的過程對其影響很大。從今年起到未來幾年,我國房地産市場結構、模式和週期可能會有所改變。”該負責人説。重慶晨報記者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