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講講我們的創業故事:我的電商轉型之路

2015-06-09 10:4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我的電商轉型之路(青春派講講我們的創業故事(5))

  “Hi,親愛的小夥伴,這裡是蓮舍品牌獨家冠名播出的《莫説電商》,我是莫邪。”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這是網路脫口秀《莫説電商》的開場白,每週日準時在喜馬拉雅、多聽FM等網路電臺上更新,深入淺出聊電商,與大家分享電商經驗。

 

  沒錯,我就是莫邪,本名田瑋曄。就像馬雲稱自己為風清揚一樣,我給自己取了一個武俠名字——莫邪。

 

  也許是註定和電商有著不解之緣,從大二開始開淘寶網店,到如今從事電商分銷平臺的建設,並創辦了自己的網路脫口秀節目《莫説電商》,可以説,我的生活工作中電商無處不在。幸運的是,每一次創業我都有幸隨電商轉型的節拍起舞。

 

  我想和大家講講,我是如何從賣淘寶開始創業的。

 

  從賣貨物到賣服務

 

  2006年,我考入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如果不折騰,我現在應是一名醫生。當時,醫學教材很貴,每個人每學期的課本得花個七八百元。我覺得為什麼不可以直接與出版社洽談,拿到一定折扣,這樣不是便宜一些嗎?當然前提是,購買的數量要多。

 

  我通過院係、團委等各個渠道,整合了大家的購書需求,然後統一去跟出版社談,拿到一定折扣之後再發放到同學手中,價格確實便宜了不少,而我也從中賺了幾千塊錢。

 

  那時候,淘寶店剛開始興起,我也想去嘗試一把。2008年,我把這筆錢全部投入進去開了一家淘寶店,主要經營護膚品彩粧、箱包等。那時候所謂電商很簡單,只是從外貿店進貨,然後放到網上去買,價格便宜。

 

  不僅在淘寶,還在拍拍網等幾個平臺同時賣,生意不錯,賺了不少錢。整個大學期間的開銷基本都能自理,作為犒賞,我給自己買了一輛汽車。相比同齡的大學生,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不但不用依賴父母,還可以經常給他們買點禮物。

 

  到了2010年左右,淘寶開始查品牌商的授權問題,因為我的店舖都是一些外貿貨,繼續下去可能要面臨關門的風險,於是開始尋求轉型。

 

  那個時候,正是畢業之際,面臨就業和創業的選擇。父母希望我能夠把所學的知識用到工作中去,當一名醫生,他們認為醫生工作安穩待遇也好,而班上100多個人都選擇了工作。只有我,堅定地選擇了創業,成為了一個大家眼中的“另類”。

 

  原來外貿貨淘寶賣那種粗放的模式走不通,我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從事淘寶小店運營和做一些小策劃。這是我從事電商以來第一次轉型,從賣貨物到賣服務。

 

  這一轉變效果明顯,不但規避了原來網上賣貨的風險,而且由於很多淘寶店主並不懂得如何運營,因此我們的公司發展很好,客戶越來越多。

 

  但是好景不長,2011年初,合夥人騙了一大筆錢之後“跑路”,公司沒有現金無法支撐,倒閉了。這一次的失敗對我打擊很大,市場上的不誠信行為常常令人防不勝防,但是卻令我更加堅定地繼續創業,誠信做事,以誠待人。

 

  從賣服務到建平臺

 

  20113月,我註冊成立了天津天弈智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一次,主要面向的客戶是品牌商城的運營服務。但是,由於早期沒有業務,沒有錢,沒有成功案例,所以市場很不理想。而且作為勞動密集型公司,由於顧客不確定,公司每天都徘徊在生死邊緣。

 

  為了打開局面,我們甚至“饑不擇食”,別的代運商不接的活我們也接,比如客服外包、頁面外包都接過,這些小業務有時候一個訂單才收入500元左右。公司很多人離開了,人少的時候,甚至只有三四個人,當時差點就快支撐不下去了。

 

  但是無論多小的項目,我們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終於,我們拿到了科技小巨人企業天津九安電子有限公司的訂單(專注血壓計等産品),幫助做電商的運營。相比于原來的淘寶小店,服務對象素質更高一些。

 

  漸漸地,公司終於開始正常運轉起來。不過,我們的誠心有時候換來的卻是欺騙,很多客戶簽了幾年的協議,在獲利之後就違約跑掉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個面膜品牌找到我們,希望幫忙策劃運營一個大型促銷活動。為此,我們成立了一個十幾人的團隊,研究了一個月時間,設計了一整套方案和應急預案,並且全面負責當天的線上促銷活動。通過數據分析等方式精準推廣,幫助客戶上線當天就實現五六十萬元的銷量。但是成功之後,客戶不肯給錢,找了各種理由,解除了合同。這一次損失很大,公司白忙乎了一個多月。

 

  類似的事件還有不少,這也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公司只是“電商農民工”的角色,這種發展價值低廉且不可持續。

 

  在這期間,看到很多傳統企業希望轉型做電商,但是先天性基因缺乏,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大量的諮詢服務,於是我們開始轉型做品牌孵化與諮詢。如今,客戶已經遍及東北三省、四川、廣東、臺灣等地。

 

  在做品牌諮詢的過程中,結合已有的淘寶運營經驗,我發現在品牌商與小賣家之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而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於是我們又開始全力搭建平臺,使雙方能夠更有效地溝通對接。這是我的第二次轉型,從賣服務到建平臺。

 

  對於傳統品牌商,我們主要幫助其調整産品結構,負責定價、渠道,電商團隊搭建,領導層的網際網路思維培訓等方面的諮詢和服務;而對於小賣家則實行“幫主計劃”,讓小賣家與品牌商實現貨物對接,同時幫助小賣家實現流量提升,幫助其解決電商人才問題。

 

  這個平臺就是“聚e堂”平臺,既服務於貨源端,也對接中小賣家。而且在這個平臺上,逐步可以實現電商運營的自動化。這樣一個平臺對兩端都有利,對於品牌商而言,提升了曝光率,增加了出貨量;對於小賣家而言,可以貨比三家,找到便宜的貨源,還可以一鍵代發,大大降低了電商的準入門檻,更加高效便捷。

 

  從埋頭創業到網上開講

 

  我們也通過這個平臺做一些公益項目,最大限度地發揮平臺對接作用。比如與天津市農委和河北工業大學等單位發起的“愛幫農”項目,幫助山區農民把農産品放到線上對接。在秦皇島撫寧縣甘澗領村,當地出産香椿,由於是食用類産品,容易過期,不易保存,以往只能就近供應一些超市,多餘的往往壞掉。通過我們的電子商務平臺,提前預售,精準地提供貨物,一個月就賣完了,老百姓收入也提高了。

 

  我們還嘗試做跨境購物,已經積累了一批跨境電商,來自英國、法國、加拿大的一些貨物希望入駐我們的分銷平臺,通過平臺對接海淘網站,從而讓國外的優質商品直接進入中國消費者家中。

 

  在運營電商的過程中,我也逐漸積累了一些心得,於是通過自媒體等方式發佈一些運營經驗,同時分享自己對於電商行業的一些看法。逐漸積累了一定的人氣之後,一些高校也讓我去給大學生講述創業經歷以及對電商的體會,幫助大學生認識創業,甚至搭建團隊。現在我成為了天津外國語大學企業講師、天下網商特約作者、電子工業出版社特約編輯、艾瑞專欄作者及機構講師等。

 

  又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從20143月份開始做網路脫口秀《莫説電商》,目前已有30多期。通過網路脫口秀的方式,與大家分享電商心得,讓更多人了解電商,加入電商。現為喜馬拉雅、蜻蜓FM、騰訊FM、鳳凰FM等簽約主播,《莫説電商》得到了很多聽眾的喜愛,目前是網際網路及電商脫口秀領域播放量第一位的節目,已經有超過30萬的訂閱用戶和80萬的播放量。

 

  做電商,讓我感到一種成就感。因為它可以把“屌絲”變成“土豪”,可以讓創業變得更加容易。之所以選擇創業,于我而言,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當然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讓更多人實現財務自由。我的人生理念就是踏實做事,順便助人。

 

  現在每天爬起來就開始考慮公司運營和未來繼續轉型的事情,同時還要經常去給大學生講課,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我喜歡這種狀態,因為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只有不斷地折騰,未來才有無限種可能。

 

  專家點評: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講師張錚:

 

  電商,既可以理解為傳統商業行為的電子化,又可以看做是網際網路對於傳統商業的革命。前者説明電商依然需要遵循傳統商業行為的基本原則,具有必備的要件,後者説明電商本身又有著傳統線下商業從未遇到的新問題,帶來的新機遇。

 

 

  莫邪的創業歷程,從發現細微商機到投身電商零售産品,從轉型售賣服務到搭建品牌運營平臺,從埋頭創業到在網上開講,體現了一個大學生依託電商創業的自我認知和提升的過程。他們沒有幸運地躲過商業欺詐、合夥人拆臺、利潤微薄等創業中常見的“地雷”,卻一次次從這些教訓中變得更加堅定;他們敏銳地不斷發現電商萬頭涌動中的共性問題,最終發現可以借助自己的經驗、積累和思考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正是在“幫助別人找辦法,提升自己拓市場”的新商業模式之下,他們將網際網路的共用協作精神變成了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式。

 

  在眾創的熱潮中,創業往往被理解為“創辦企業”,莫邪的經歷給“創業”賦予新的內涵,即“為別人創業服務”。特別是他在網路平臺講述創業經、做公益,更體現了年輕創業者的社會責任和經濟目標,是可以兼顧而統一的。

 

  (本報記者 朱少軍採訪整理)

   

編輯:王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