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回鄉創業搞養殖:貧瘠之地踏出致富路

2014-06-04 09:36:00    來源:人民日報    

青年回鄉創業搞養殖:貧瘠之地踏出致富路

  張巨愛在苜蓿地裏。

  本報記者 曹樹林攝

  塔兒岔山,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貢井鄉大坪村,常年乾旱少雨,是出了名的荒山,了無生機,方圓幾裏都沒有人家。

  然而,張巨愛卻偏偏將養雞場的地址選在了這裡,話裏帶著倔強:“我是大坪村的人,我就不信塔兒岔山養活不了我。”

  從此,塔兒岔山多了一個人和一個養雞場。憑著一股子韌勁,張巨愛堅守荒山,雙腳踏出一條致富路。

  昔日濯濯童山,如今生機盎然。

  打工之路,痛

  張巨愛是大坪村人。對榆中“北山”一帶的農民來説,按照祖輩的思想,走出這裡,等於脫離貧窮,走向富裕。2001年初,張巨愛帶著妻子和夢想,到大城市蘭州務工。

  由於沒有一技之長,起初,他和妻子先後在酒店和食堂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後來,他看到別人開計程車比較賺錢,就利用打工賺到的錢考了駕照,當起了計程車司機。

  “剛開始,我開的是一輛黃面的,後來又開了一輛桑塔納。前幾年收入一般,一個月只能掙1000多塊錢;後來,一個月能掙到3000多塊。”一年下來,除掉日常開銷,張巨愛還能存點錢,這讓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天有不測風雲。一天晚上,張巨愛在蘭州市文化宮附近拉了一位客人。車走了沒幾分鐘,那人就掏出刀子,頂在了他的胸口。張巨愛嚇傻了,搜遍全身口袋,湊了70多塊錢給了歹徒。歹徒拿到錢後,怕張巨愛反抗,仍然捅了他兩刀才跑掉。

  所幸,傷口不太深。沒錢去住院,簡單止血之後,張巨愛就忍著疼痛回到了出租屋。第二天早上,他找了一家小診所隨便包紮了一下傷口,就又開著計程車去拉人了。

  “30歲之前你沒有掙下錢,30歲之後你必須轉行。”此事以後,張巨愛轉行的念頭越來越足。近幾年,越來越多在工廠和工地打工的老鄉回家,最終讓張巨愛下了決心:“回老家找點事幹!”

  2012年底,漂泊10多年的張巨愛回到了大坪村。

  創業之初,苦

  回家之後做什麼,張巨愛其實並沒有想清楚。

  有一次,張巨愛在一家飯館吃飯時,發現這家飯館的土雞賣得特別好,這讓他眼前猛地一亮。第二天,他就到處奔走考察。他發現,全縣的禽類市場上很少有真正的土雞,大多是養了40多天的速成雞或下過蛋的蛋雞。

  一番斟酌,他決定辦個土雞養殖場。

  掏出多年務工的家底,又貸了些款,他湊夠了40萬元。啟動資金問題解決了。但場地不好選。

  他選中了塔兒岔山。雖然貧瘠、荒涼,但是這座山的通風條件好,而且山底下的溝裏有點兒水,可以散養雞。更重要的是,他從小看著這座山長大,對它有特殊的感情。

  張巨愛花了一萬多元雇了一個挖掘機,在山坡上整出大約一畝平地,這便是他最初的養殖基地。

  “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鄉政府專門請了個獸醫給我指導,讓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養雞知識。更多的還得靠自己摸索,如今咱也算專業人士了。”張巨愛説。

  由於通風好、細菌少,張巨愛養的雞除了打正常的疫苗外,基本不吃藥。這不僅給他節省了成本,也提高了土雞的品質。但水源不足還是讓他頭疼。張巨愛每天都會開著三馬子(農用三輪車)到村民的水窖去拉水,一車水要250元,一天需要一車水。

  在雞棚旁邊,張巨愛給自己搭建了一個簡易宿舍。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照顧小雞,他每天在山上簡單地做點飯,做一頓吃兩頓。不論白天黑夜,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雞,生怕出現一點問題。除了下山拉水,張巨愛很少出山。

  塔兒岔山附近幾裏沒有人家,整座山上只有張巨愛和他養的雞。夜幕降臨,尤其是半夜時分,張巨愛會害怕。不是膽小,他害怕的是山裏的狐狸偷偷叼走自己的雞。為了保護他的雞,午夜時分,張巨愛總會繞著整個山轉,每走幾百米就放一個炮仗,嚇跑那些覬覦雞的動物。

  勤勞致富,甜

  在張巨愛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小雞慢慢長大了。但是,接著他又開始犯難,因為如何打開市場,讓他的優質土雞銷售出去才是關鍵。

  為了把自己的雞賣出去,沒有任何銷售經驗的張巨愛當起了推銷員。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到附近的農家樂一家家地跑。剛開始,沒人接受他的雞,100塊錢一隻太貴了。

  “一分錢一分貨。”張巨愛告訴農家樂的老闆。為了證明自己養的土雞要比別人的品質好,他免費給農家樂送幾隻土雞,讓顧客品嘗。結果,顧客反響出奇的好,張巨愛也漸漸撬開了市場的口子。

  “我到榆中興隆山跑了一個月的市場,談成了幾家農家樂;貢井鄉幹部馮瑛也幫我聯繫了幾家農家樂。慢慢地,銷路就打開了。”張巨愛開始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張巨愛如今有了一套自己的養雞模式。通過土地流轉,他租了300畝地,全部種上了苜蓿。雛雞長到兩個月後,張巨愛就把它們放到苜蓿地散養。吃完這邊吃那邊,那邊吃完,這邊又長出來了,迴圈放養省力又經濟。

  到了夏天,張巨愛就把雞全部放出來,趕到山下的山溝邊覓食;傍晚,所有的雞都吃飽喝足了,就從山溝裏很自覺地回到雞棚。漫山遍野都是小雞,場面蔚為壯觀。

  塔兒岔山的路特別難走。平時,路上只能跑個三馬子,而且如果稍不留神,一拐彎有可能就會從山上翻下去,遇到下雨天更是寸步難行。貢井鄉黨委書記孫新華知道這個情況後,專門從鄉里爭取了一些資金,為張巨愛修了一條路,支援他做大做強。

  塔兒岔山沒有辜負張巨愛。現在,張巨愛的土雞數量已經上萬隻。當記者問張巨愛一年能賺多少錢時,他嘿嘿地笑著給記者説了一個很保守的數字——四五十萬吧。

  對於未來發展,張巨愛已經有了很多想法。“我準備買個DV,將雞的整個養殖過程拍攝下來刻成光碟,在雞棚中迴圈播放,讓前來參觀和購買的客商觀看。”他説,“我還準備在蘭州租個鋪面,開個土雞專賣店。”

編輯:吳曉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