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著華章 不忘初心啟新程

2016年09月19日 08:55:27    來源:濰坊日報    

  9月1日至4日,第22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濰坊成功舉辦。四天的時間里,四大板塊二十余項專項對接活動梯次展開,參加魯臺會的各界代表圍繞“凝聚合作共識、促進產業融合”的主題廣泛交流對接,取得豐碩成果。四天時間里,52家工商團體的1257名臺商、大陸22個省市的客商、山東省16市地(除濰坊外)的600余名參會代表雲集濰坊,參與專項對接客商總體規模4000余人,再一次刷新魯臺會歷史……

  20多年來,魯臺會對魯臺兩地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第22屆魯臺會雖已落幕,但魯臺合作的事業仍將闊步向前,持之以恆、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的“魯臺會精神”將歷久彌堅。

  堅持合作創新

  不斷迸發活力

  從1994年第一屆魯臺會開始,“創新”就融入了魯臺會的辦會理念之中。第22屆魯臺會將“合作創新”作為大會主題,新產業、新技術、新理念、新創意隨處可見,做到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所評價的“既不改初衷,又與時俱進”。“科技+”成為大會突出亮點,“科技+生活”“科技+產業”“科技+藝術”等等,體現得淋漓盡致。

  創新是魯臺會不變的主題,這個創新不僅體現在題目上,更體現在內涵中。

  一方面,新技術成為本屆魯臺會的一大亮點。本屆魯臺會海峽兩岸博覽會上,臺灣參展企業帶來了臺灣的尖端技術,包括VR設備、大容觸屏、無人機及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濰坊市科技實力雄厚的濰柴集團、豪邁集團、共達電聲有限公司、比德文動力有限公司等也帶來了最新的創意和產品,與臺灣高科技企業面對面交流。

  另一方面,新興產業為兩岸開辟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本屆魯臺會瞄準新興產業和業態,為休閒健康、生物科技、智慧生活等產業融合發展搭建平臺;理念新也是亮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代表、360度攝影機LUNA制作人葛如鈞博士等臺灣及大陸創新創業方面專家,圍繞合作創新進行了演講,為濰坊企業帶來新思維、新理念。在辦會理念上,魯臺會也不斷突破自我、持續創新,逐漸摸索出“以展帶會、以會促展,以展會拉動貿易、促進投資”的辦會模式,成效逐漸顯現。本屆魯臺會,將兩岸高端制造業、文化創意產業、食品產業、休閒健康產業等的合作,作為展示展覽、專項合作洽談、定向考察共同主線,通過展、會、考察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促進了各項產業深度融合,拉動了濰坊服務貿易發展。

  促進高效互動

  深化產業對接

  22年的持之以恆,讓臺灣各界看到了我們推動魯臺合作的真心、誠心、信心和決心。臺灣工業總會、商業總會、三三企業交流會、永續發展基金會、農會等52家工商團體,領銜開展兩岸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現代農業、青年創業等方面的合作,臺灣電電公會、臺北電腦公會、兩岸連鎖經營者協會等主動發起並牽頭舉辦產業對接活動,讓本屆魯臺會成為科技含量最高、兩岸企業參與最積極、活動內容最豐富、省直部門參與最深入、各省市參與最廣泛、市場化程度最高、企業對接最充分的一屆。

  產業對接不搞“大而全”,突出“專而精”。重點圍繞臺灣核心優勢和魯臺互補產業做文章,突出產業精準鏈接、企業精準對接,由省、市產業主管部門和臺灣對口行會共同舉辦活動,取得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山東兩岸新頁平臺與臺灣電電公會達成成立“魯臺新能源汽車暨物聯網產業合作聯盟”協議;濰坊市發改委與臺灣兩岸經營者俱樂部達成共同成立“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交流中心”協議;濰坊市經信委與臺灣工業協進會簽署合作協議,由臺灣工業協進會在濰坊設立山東聯絡處及產品展廳,作為臺灣工業協進會與山東省工業企業固定對接交流平臺,魯臺產業合作機制化、常態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為後續兩岸產業合作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堅持“高端定位、務實合作”原則,推動魯臺產業精準鏈接、高效對接。採用“臺灣企業意向+專項對接服務”的新模式,重點推動高新技術、高端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合作,不僅抓住了山東轉調創發展的重點,而且高度契合兩岸產業合作需求,對提升魯臺合作層次、助推山東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會議期間,僅濰坊市就現場簽約22個重點臺資項目,總投資額6.75億美元。海峽兩岸博覽會,展出面積5萬平方米,參展企業710余家,其中臺灣參展企業370余家,實現現場交易額5.1億美元,意向交易額18.3億美元。兩岸健康產業投資與合作洽談會,濰坊、淄博、煙臺、濟寧、臨沂、聊城等市相關機構、企業分別與臺灣兩岸經營者俱樂部、雙連安養中心、萬芳醫院等簽約7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形成“魯臺會精神” 凝聚合作共識

  “魯臺經貿洽談會是北方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對臺經貿盛會”,時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的陳雲林這樣評價魯臺會;“魯臺會不管風雲如何變幻,始終持之以恆不改初衷,創造了一個奇跡”,2012年,第18屆魯臺會時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的王毅到會並對魯臺會讚許有加。2014年,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第20屆魯臺會時,給予魯臺會“不斷推陳出新、迸發活力”的高度評價。魯臺會走到今天,之所以能夠不斷自我超越,最重要的是堅守了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的“魯臺會精神”。

  第22屆魯臺會,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再次出席並致辭,與兩岸嘉賓一道賦予“魯臺會精神”深刻內涵,堅定了兩岸各界深化交流合作的信心。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提出“加強魯臺科技合作、促進魯臺產業融合、深化魯臺中小企業合作、支持臺灣青年來魯創業”四點建議,濰坊市委書記杜昌文向兩岸各界推介了“大美濰坊”,提振了兩岸合作發展信心。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三三企業交流會副會長胡志強表示,“也許兩岸之間的互動會有陰影,但是只要我們保持光明的希望,陰影就不會影響我們。現在更是要發揮魯臺精神,推動兩岸新局的契機,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代表臺灣商業界人士呼吁,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交流。兩岸合作創新論壇1000多人報名參會,兩岸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探討兩岸合作創新新思路,全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持之以恆、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的“魯臺會精神”得到高度認可。

  魯臺會精神,是一份堅守,二十余年如一日,為兩岸架起經貿文化交流的橋梁;魯臺會精神,是一份寄托,承載著兩岸同胞不能割舍的骨肉親情;魯臺會精神,是一張藍圖,描繪著魯臺攜手發展、互利共贏的美好未來。(本報記者 薛靜)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