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天氣袁行遠:創業就像跑馬拉松

2016-03-11 14:31:00    來源:台灣網    

  

彩雲天氣CEO袁行遠(台灣網 陳文韜 攝)

  台灣網3月11日北京訊 (記者 陳文韜)顛覆傳統的天氣預報模式、人工智慧精準預測天氣……把這些看似“高大上”的字眼轉化為現實的,是一個外表靦腆的“85後”大男孩,以及他的彩雲天氣團隊。

  作為從“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之一北京遠見育成孵化器走出來的創業團隊,同時也是2015年兩岸青創論壇的參與項目之一,彩雲天氣因其“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分鐘級天氣預報”的特色逐漸為人們所知。近日,台灣網專訪了彩雲天氣創始人兼CEO袁行遠,請他聊聊彩雲天氣背後的故事。

  一場暴雨讓愛好變為事業

  打開彩雲天氣手機應用,用戶能隨時得知自己所在街道的分鐘級天氣走勢,原先的“局部地區有雨”等字眼,變成了更為詳盡的“您所在街道25分鐘後小雨,50分鐘後雨停”。

  2009年,出生於四川的袁行遠從山東科技大學數學系畢業,一年後來到北京,開始在阿里巴巴從事演算法方面的工作。但是,從小就喜歡研究氣象知識的他並不希望安於現狀。

  2012年7月21日,一場特大暴雨突襲北京。經歷了那次事件後,在心有餘悸之餘,袁行遠突發奇想:可不可以利用自己擅長的電腦改善短時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也是那一刻開始,袁行遠意識到研究天氣不僅僅是個人愛好。説到這裡的時候,袁行遠一向柔和的目光中多了一絲的堅定:“我希望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大家,服務於人們的出行、生活,這是我的理想。”

  集智俱樂部是袁行遠在北京參加的一個學術組織,在這裡,志趣相投的朋友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科研話題,共用當下最新的技術。在一次讀書會上,袁行遠提出了做人工智慧天氣預報的想法,當時就得到了兩個小夥伴的響應。2014年初,彩雲天氣在北京正式成立,團隊三人中,袁行遠是唯一的全職。自此,這支年輕的團隊踏上了兩年多的創業征程。

  “麵粉做成麵包”的背後

  家人的意見不一是袁行遠決定創業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大家都覺得在阿里巴巴上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當時的阿裏處在快速上升的狀態,而且馬上快要上市。在這種情況下,我説我不幹了,確實會有很多人反對。”

  袁行遠的母親當時就發出了反對的聲音,在她看來,事業上還是穩定一點比較好。而袁行遠的父親卻認為,年輕人就該多出去闖蕩,多“折騰折騰”,雖然他也不認為最後能做出什麼成果。面對家人的質疑,袁行遠的決心更加堅定:一定要“折騰”出點名堂!

  首先需要“折騰”的是名為“氣象雷達基本反射率”的一份數據。這份數據的處理也是彩雲天氣團隊初期急需克服的一大技術難點。袁行遠向記者介紹,“氣象雷達基本反射率”會告訴你過去的天氣狀況,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份數據推測出未來的天氣預報。“這份數據就像是‘麵粉’,我們要做出天氣預報這塊‘麵包’,而‘烘烤機’就是數學。”

  2014年9月份,彩雲天氣與中國氣象局達成合作,開始和氣象局合作進行分鐘預報技術研發。對袁行遠的團隊而言,這次合作意味著“麵粉數量”變多了,“麵包品質”也更好了。

  而在資金方面,最初的彩雲團隊幾乎沒有什麼資金,於是袁行遠拿出了自己之前工作時的積蓄。雖然條件艱苦,但他沒有向家裏借一分錢。用袁行遠的話説,當時“想著把自己養活就行了”。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