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創新破局應回歸科技“初心”

2016年08月10日 09:47:23    來源:科技日報    

  一間幾乎稱得上是狹小的房間裏,挂著一塊碩大的玻璃白板,墻角原木色的書架上擺放著兩座獎盃和幾張闔影;白色的桌面上除電腦和列印機外是茶壺、紙杯和長長兩排名片……要不是來到實地,很難將這間辦公室和李開復聯繫到一起。創新工場運營將滿7年,在經歷過一次與死亡的對話後,作為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的李開復,經常出現在這裡。

  7年的發展,創新工場已從最初不被傳統VC認可的“異類”,成長為國內外爭相學習的創業孵化器“典型”。2015年,僅孵化器業務一項,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元,服務換股權模式穩步推進;在投資上,創新工場正在從消費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這些投資回報率高,但技術創新相對較弱的領域,轉向人工智慧、機器人和虛擬現實這些技術難度更大、更為前沿的領域。

  如何看待創新?為何選擇轉向?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專訪了李開復,希望聽聽這位創新“大牛”的見解。

  “相面”創新 要看四點

  如何選擇項目,怎麼慧眼識珠?

  李開復説,判斷一個項目、一個創意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主要看四點。第一是有用,即要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使用場景不一定非是現在或者明天,但也不能遙遙無期,5到7年為佳,最好不要超過10年;第二是可持續優勢,即形成競爭壁壘的可能和被複製的難度。除專利和先發者優勢外,前期積累和精英團隊也是達成這一特性的重要手段;第三是人才,具有頂尖技術的人才是寶貴財富和稀缺資源。投資人才,為其補足短板,一定錯不了;第四是前瞻性,要能預測未來,預測需求,要有大視野和大格局。

  回歸初心 破局紅海

  “創新該走科技的道路了”。

  在被問及投資為何發生轉向時,李開復開門見山地説:“在新的環境下,要打造千億級別偉大公司,要讓中國在創新上被國際尊重,要幫投資人掙更多的錢,這是一條必由之路。借助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巨大的人口紅利和有效的商業模式,2009到2014年間,包括美團、滴滴、知乎、豌豆莢等一大批公司在中國獲得了成功。但如今,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只有那些能真正創造出可持續價值,擁有不易模倣的技術,能給用戶帶來驚喜的公司才能走得更遠。”

  李開復認為,在第三波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下,創新工場應該回歸高科技産品這一“初心”。在創新創業的紅海中,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和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才是破局的關鍵所在。

  中美交流 甘當橋梁

  “中美之間在科技上是相通的,美國偏向於技術,中國偏向於應用。美國有美國的優勢,中國有中國的長處。創新工場願意成為雙方在資本、技術、人才上交流合作的橋梁。”李開復説,“一方面,把美國在創新上的經驗、前沿思維帶回中國,幫助中國創新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幫助美國公司開拓中國市場,幫助中國公司在海外獲得發展,推動雙方在技術上的交流。”

  2016年春節期間,李開復帶領創新工場100人團隊去了一趟矽谷,拜訪了蘋果、特斯拉、谷歌等多家高科技公司。7月28日,由創新工場和美國中經合集團領投的美國教育機器人公司Wonder Workshop(奇幻工房)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業界猜測這很可能就是春節矽谷行的成果之一。

  據了解,除美國外,創新工場孵化器業務未來還會向東南亞、以色列等區域延伸,以形成更大的海外影響力。

  分門別類 深度孵化

  “現在國家號召‘雙創’,很多人想當然地把創新和創業劃上等號。而在我看來,兩者有很大的區別。”説話間,李開復起身走到白板前,畫了一個三角形,“就像一個金字塔,具備超凡創新能力,有望成為1000億市值的公司,只是塔尖頂端小小的一角;塔尖下面的一小段,是那些100億市值的‘獨角獸’公司;其餘更多的部分,屬於創業公司。”

  李開復指出,應該首先對創業公司進行分類,根據它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對那些萬里挑一甚至十萬里挑一的、有獨特創新思維的科學家,應該幫助他們補足短板,找到商業方向,讓其價值實現最大化;對潛在的獨角獸公司,要有很好的投資機制,為其提供適宜的方法論,幫助他們梳理商業模式,搭建系統架構,完成融資;其餘的是佔比更大、也是更常見的創業模式,如開設網店、成立工作室等,這些創業者需要的是場地、稅務、法務等更為直接的幫助。

  李開復説:“未來肯定是大公司越來越少,中小公司和個人創業者越來越多。現在孵化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除獨角獸企業外,還應該為那些基層創業者提供支援和服務。”

  人工智慧 未來風口

  在問到“未來最看好哪些技術”時,李開復説:“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VR、AR以及物聯網將是大勢所趨,它們對産業界的衝擊和帶來的機會,加起來可能是移動網際網路的5倍以上。”

  在這其中,人工智慧無疑是創新工場的一個重要發力點。在上月舉行的全球産業網際網路大會上,李開復透露創新工場正在對人工智慧做一個非常大的佈局,迄今為止已投資25家公司,總額近1億美金。專注機器視覺的“曠視科技(Face++)”、研究無人駕駛技術的“馭勢科技”以及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提供商“第四範式”均在其列。他斷言,未來十年很多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與移動網際網路相比,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讓人更有想像空間。下一個7年,創新工場或許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精彩。(科技日報北京8月3日電 王小龍)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