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6 08:21:00 來源:浙江線上-浙江日報
浙江線上03月16日訊浙江外國語學院義大利語專業大三學生楊瑜最近印好了新名片——“杭州語酷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她的創業計劃源於幾次自身經歷:2014年她在翻譯公司兼職,到府的客戶絡繹不絕,還接到了一筆翻譯義大利語的大單。
“我也可以辦家翻譯公司!”楊瑜曾是首屆網際網路大會的志願者,對於小語種培訓在杭州的廣闊市場有十足的信心。在這個95後眼裏,創業,説幹就幹。
從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各級政府配套出臺相關政策,創業正變得更加“簡單”。浙江是創業創新的熱土,馬雲、丁磊式的傳奇讓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熱血沸騰,大學生群體也成為一支創業力量,受到極大的鼓勵和關注。
教育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全國大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的有42.3萬人,比2014年增加6.8%,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我省大學生創業情況如何?我們的創業教育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創業導師,要對年輕的創客説什麼?對於大學生創客,在哪些方面還有可提升的空間?
我省大學畢業生
創業率超過5%
一年前,溫州大學師範專業的丁明月,“跳”到了“3+1”創業學院,開啟了她的創業之旅——在學校創業園開設了婚紗禮服設計工作室。
在溫州大學裏,還有54支像丁明月一樣的創業團隊,參與創業的學生人數近600人。他們分散在各院係,但都有著相同的想法——創業。經過集中選拔,如今他們正在創業學院接受針對性培養。今年6月畢業時將交出一份答卷——這一年的商業計劃書和創業成果。
背靠義務小商品市場的平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2009年就成立了創業學院,積極倡導大學生創業。學校還設立了全國第一個“在校老闆專業”,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目前,該學院在校生8000名左右,其中1000名申請轉入了創業學院。創業學院實行課程學分替代,有專門的創業導師為學生授課培訓。
浙江大學有創業“預備役”。在浙大2015屆畢業生中,有83人選擇創業,其中本科生46人、碩士生25人、博士生12人。已成立公司並向院係申報了公司名稱的有30人,其餘的正在籌備創業。
如今,這樣火熱的創業局面正出現在我省各大高校。今年1月,省教育廳發佈了“2014屆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培養品質調查報告”,對2014屆畢業生畢業一年後的總體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014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率首次突破5%。這意味著,每20個畢業生中就有一人創業,這一數據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創業熱的背後是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鼓勵。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2015年國家出臺的關於高校創業的政策有10項之多,如大學生創業持證享受稅收優惠等。教育部高度重視,去年初提出實行彈性學制、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歲末又發文通知,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我省也相繼出臺文件政策,要求高校把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允許學生休學創業。探索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自主創業情況折算為學分。
創業為什麼難
資源匱乏準備不足
“自由”“挑戰”“激情”,這是大學生創業伊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然而,在杭州師範大學“收寶包”項目負責人劉暢海心裏,創業是“步步驚心”的。
3年前,剛邁入校園的他,認定“校園免費列印”是個“潛力股”。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在各方的鼓勵下,項目很快開工了。然而,不到一年,這個項目便下馬了——“因為沒有經驗,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得已結束了首次創業之旅。”
劉暢海的失敗是不少大學生創業者的真實寫照。僅憑一腔熱血,就幻想著成為下一個馬雲,而對創業的概念,對行業隱形的壁壘卻知之甚少,難免出師不利。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創業一年的存活率只有4.6%,而成功率則更低。用“危機四伏”和“九死一生”來形容,並不為過。
實戰經驗不足、過於理想化,是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創業面臨的“先天不足”。中國火炬創業導師、上海寅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愛國直言,他投資的200多家大學生創業企業,成功率不到20%。“網際網路降低了創業門檻,但不少創業者忽略不少細節。”陳愛國總結了這些大學生創業的失敗原因:資源匱乏、準備不足、定位失準、過於理想化等。
“身邊的同學們在聚會聊天中,張口閉口就是‘O2O’或者‘某某公司合夥人’。”正在做創業計劃的浙江理工大學學生鄭爽説,在他周圍,許多同學和他想法一致,“想要獲得成功,似乎非創業不可。”
浙大樂創會創始人盧艷峰也為一些大學生“為了創業而創業”擔憂。他説,浙江創業氛圍很好,但創業也成為一種時尚、酷炫,仿佛不去創業就是OUT了。目前,大學生創業選擇的項目部分屬於異想天開型,部分屬於複製型,但現實更需要創新型、技術型的項目。
項目雷同、缺乏競爭力,是大學生創業的另一塊短板。在APP商城裏逛逛不難發現,到府按摩、做飯、保潔等大同小異的O2O服務,“同質化”的問題不容小覷——類型趨同、內容趨同、製作趨同、流程趨同……容易被複製,也容易被替代。有創業導師曾説,創業者不創新,同質化的現象令人擔憂,這將直接導致創業失敗率的提升。
不僅如此,調查還發現,大學生對於創業政策的了解嚴重不足。今年1月,團省委進行一項創業調查,在被問到“對政府頒布的創業扶持政策了解多少”時,逾六成大學生不了解創業扶持政策。在另一項對我省11個大學生創業園的3566名創業學生的調查中,有37.2%的創業者不了解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39.2%沒有享受到優惠政策。
提高創業存活率
創業教育要提升
在許多“過來人”看來,鼓勵大學生創業、寬容創業失敗的同時,也更應強調“理性”二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回天膠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章鋒認為,大學生不要一衝動就去創業,決定創業方向的因素,並不是你會什麼,而是市場需要什麼。他建議大學生先到社會中鍛鍊,了解、掌握創業成功者敏銳、堅韌等特質,然後把這些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匠人精神”內化於心、外化于行。
“2014屆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培養品質調查報告”顯示,有60.12%的人認為,選擇創業是為了創造更多財富。有專家擔憂,過於功利和現實的創業初衷,會讓創業者過於看重短期利益,進而迷失方向,導致最終失敗。
今年省兩會時,省人大代表、今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葛炳灶表示,高校當前缺乏創業教育的導向。不是説一定要賺多少錢,要當多大的老闆,其實最重要的是在事業上有所發展,創新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掌握好技能力,在行業裏成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除了與整個社會大環境有關外,還與高校當前缺乏創業教育有關,創新能力培養不足。
眼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創業教育,但創業大學生經驗不足等問題仍然明顯。採訪中,不少正在創業的大學生表示,學校的創業教育更多是團隊管理、運營課程,對於不同創業方向的針對性指導較少,不少課程需要學生到校外進行培訓學習,更多的創業之路需要自己摸索前進。
對此,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賈少華説:“創業導師只有親身站在電商第一線,才有能力一步步把學生帶上創業路。”創業導師不僅要有創業知識和經驗,還要給學生精神力量和指引,用自身的創業精神激發和召喚學生。對於大學生創業,賈少華的觀點則是“做他人之不做”。他介紹説,全美國有近3000萬人自謀職業,例如,與草坪養護對應的公司就有剪草、施肥和松土等不同的公司,相互之間有合作,但自主性很強。
為了提高創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溫州大學探索校內校外“雙導師”制,校內導師配備偏重業務性指導,校外導師配備註重專業性指導。與此同時,舉辦“導師開放日”等針對性較強的活動,給創業團隊一對一指導;創業團隊合夥人還會被派遣至導師所在企業實習,接受導師深度指導。
創業學院到底怎麼建設?省教育廳高教處相關負責人説,每所高校的情況不同,所處的地域、社會環境不同,不可能照搬照抄。應從實際出發,自行設計,創造性地進行探索,但各高校在探索方向上應握住一些基本的、本質的追求。
溫州大學創業學院院長王佑美告訴記者,高等教育實現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需要的不僅僅是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或開設一個創業專業,而是教育範式的大改變和大改革——“這是課程的改變,課程要跟著學生走。”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765萬人,就業壓力同樣巨大。可以想見,到時候將有更多畢業生奔向創業一線。創業並非易事,不管從大學生個人、學校還是全社會,都應以更理性的態度,為這股全新的創業熱潮保駕護航。
徐愛華代表:為青年科技工作者營造創新環境2016-03-15 08:48:00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孵化企業?2016-03-15 08:50:00
創客要成功 謹防三種“病”2016-03-15 08:46:00
“創e+”聚合各方潛能全面升級創業教育2016-03-15 08:42:00
每13人中就有1名創客——江西新餘市掀起創業熱潮2016-03-15 0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