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e+”聚合各方潛能全面升級創業教育

2016-03-15 08:42:00    來源:中原網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教育部2016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要點是:“推動高校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納入學分管理的創新創業課程,推出一批資源共用的創新創業教育線上開放課程。推動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推動各地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建設一批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雖然各地高校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創業學院/創業基地,據了解,目前高校在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困惑,如: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思路不清晰,管理機制不明確,教育體系不健全等。為了達到“創業教育”的目標,單單靠政府、靠學校力量,遠遠不行的,最後還是需要釋放出社會力量。

  ”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向這個方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這個平臺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也為高校及企業搭建了深入交流、合作的平臺。目前,已有數百家知名企業與“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進行戰略合作,如探路者、聯想科技、民生金融等知名企業。該平臺已入駐高校108所,註冊學生超過38萬。“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獲得了高校及學生的廣泛認同,平臺上的學習實踐已納入高校必修學分體系,預計2016年底,入駐高校將達300多所,註冊大學生將超過100萬。

   

  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創業教育新模式

  校企雙方基於“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建立了深度合作,以在校大學生創業為運營主線,整合創業教育資源、企業商品、項目資源以及第三方服務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課程、創業培訓、創業項目、運營諮詢、資金支援、項目孵化等服務,從而打造無風險、低投入的真實創業環境,促成大學生通過理論實踐結合,提高綜合創業技能。“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無疑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創新,通過“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高校可以依託自有教學資源、管理資源,結合企業資源,實現校企的深度融合、共同建設,深入發掘校企一體化的辦學機制。

  “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與國內知名創業教育專家進行合作,幫助高校進行創業教師培養,通過“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及“創業課程教師能力提升”等培訓,從教學管理體系和課堂實施效果等方面推動高校創業教學工作的提升。

  西安科技大學王新平教授長期進行教育研究,也有自己獨到的育人思路,結合長期實踐,對於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正積極探索實施落地方案,在他了解了這一平臺之後,感覺切實能解決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中的很多困惑,他本人已經確認參加3月15日李家華教授主講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培訓和交流活動。

  大學生創業的關鍵是能力的培養

  目前一些高校在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且提供了相應的場地、硬體、環境、政策、資金來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但如果學生在校期間的培養不到位,那麼學生畢業時進行創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學重視大學生的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對於必要的商務知識、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關注較少,那麼這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仍然是有明顯缺失的。

  從事創業教育研究10多年,被譽為“中國創業教育第一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家華教授推薦大家關注“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對於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管理是針對每一個學生提供能力測評和指導,這種技術實現也可以與高校的相關教學工作相結合,共用優質的資源和技術。大學生可以選擇“商業創業”、“技術創業”和“服務創業”三種路徑,並學習到創業相關的商業、法律、管理等創業知識。

  李家華強調説:“創業的本質,是創新,通過創新創意的驅動,實現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創業實體。就像辭海裏説的,創業是創立一份基業,用我們現在創業的理念,創業就是創意+事業。創業的根本是學習,不斷的學習,創業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能力的提升。“

  “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通過與高校、企業、機構合作共同建立覆蓋全國的創業導師庫。“創e+”平臺會依據大學生的成長階段、能力等級配置不同的導師,確保創業導師能夠有效的幫助、指導大學生的創業成長。

  眾多企業著眼于未來市場牽手創e+

  在校大學生數量龐大,且生活集中,並且很快會成為社會的主要人群。大量有著長期戰略的企業著眼于未來市場,十分看重在這個市場上的表現。“創e+大學生創業平臺”中的企業合作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可以進行商品經銷、企業推廣,參與主題賽事。另外能滿足企業對未來人才的儲備需求,現階段可以進行實習兼職及畢業生招聘,未來深度人才培養、粉絲經濟建設,還可以進行深度合作,創設産業學院。

  産業學院是將企業的産業資源、經驗、政策資質、人才戰略、崗位、技術、流程以及標準等要素植入合作項目,依託高校的人才、人力、技術以及豐富的社會資源完成企業戰略轉型和區域化發展的目標。在與合作企業的深度溝通中,水木創成發現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些優秀的企業積極進行戰略調整,以適應市場的變化,關於産業轉型與拓展、企業人才戰略調整、優化內部結構、建立品牌影響以及客戶社群管理等概念逐步成為熱點,如民生金融集團進行的內部産業結構優化,金奧港集團進行的傳統産業轉型,探路者集團的網際網路戰略轉型以及社群建設與管理等等,這些變革帶來了大量極具針對性的人才、技術等各種需求。高校作為集中了大量優質人力資源、技術研發能力以及豐富的社會資源的組織,與當前企業發展的需求高度吻合,加之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産業學院的構思由此而來,並獲得了企業、高校的積極關注和支援。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