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開發者工具的創業公司找得到投資者嗎?

2016-02-22 09:25:00    來源:36氪    

  編者按:Danny Crichton,CRV 早期項目的風險投資人。

  在風投這一行,很多時候,獨樹一幟比循規蹈矩更重要。投資者曾經長年信奉一條黃金法則,即軟體是製造利潤的關鍵。這使得硬體成為風投最少的領域之一。之後,當新技術出現,事情便發生了改變。例如 3D 列印使硬體創業公司加快了産品設計的速度。而 Nest Labs、Dropcam、GoPro 等大規模獲利離場的案例,則促使投資者用新的眼光審視這一領域。

  因此,我對開發平臺 Xamarin 在 C 輪從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等風投融得 5400 萬美元深有興趣。開發者工具與硬體相似,是傳統上不太受風險投資者關注的領域。原因一直是那幾個:這個市場不大,無法極大地擴大規模;潛在的收購者不多,只能小規模獲利離場;而且大多數的風投壓根不懂開發者的需求,無法做出明智的投資。

  舉近期幾件受人矚目的獲利離場為例。Parse 是流行的移動 App 後端服務,起初風投投了 700 萬美元,後來被 Facebook 以高於 85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Crashlytics 提供記錄移動 App 報錯的服務,創立剛滿兩年,便被 Twitter 以據報 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立於 2005 年的 Flurry,這家移動數據收集服務和廣告網路公司在 2014 年 7 月以 2 億美元以上的價格賣給了雅虎。

  這樣的離場當然不能算令人不快的失敗,但也不能算風投在投資時所期望的結果。就這些離場來説,根據 CB Insights 2013 年發佈的開發者工具投資市場分析,投資限于種子輪和 A 輪。這些投資依然能在離場時獲得還算不錯的 9 位數回報。

  當然,開發工具創業公司中也有做得特別出色的成長型公司,最出名的要數風投家 Andreessen Horowitz 投資了 1 億美元的 GitHub 和獲得數筆二次發售(非股權)投資的 Atlassian。但很明顯這一領域缺乏成長資本。事實上,如果 Xamarin 的 C 輪是發生在 2013 年,那將是那個階段最大的投資。

  雖然僅一筆投資不足以説明對開發者工具的投資正在發生變化,但比起這個領域以前遇到的挑戰,這個市場似乎有了轉機。在未來幾年,做開發者工具的創業公司有望成為投資人眼中的寵兒。

  最明顯的轉機是開發者平臺越趨開放。多年來,微軟這樣的大公司都小心翼翼地控制著自家開發者技術的取用渠道。微軟開發了自己的 IDE,即 Visual Studio,並謹慎地安排産品線使創業公司難以獲得顯著的市場份額。以前,創業公司總有因為一條使用條款改變而整家公司灰飛煙滅的風險,這大大限制了他們在投資者和潛在收購者面前的價值。

  可現在,“開放” 是整個行業都認同的理念。谷歌安卓的生態系統一直是徹底開源,許多開發者産品就是為這個作業系統開發的。Xamarin 代表著微軟改變了對自家開發技術(如 C#)的態度。現在,微軟把 C# 看作把自己的語言和庫推廣到所有移動端作業系統的潛在機會。

  有趣的是,蘋果沒有加入這個趨勢。它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幾乎跟 iPhone 的一樣封閉。iOS 應用的 IDE 一直都是蘋果的 XCode,這是編譯程式並部署到 iPhone 上的唯一辦法。不過蘋果似乎也在作出改變。它在 2014 年 WWDC 大會上的言論也許代表它願意變得更加開放。

  開放給了創業公司更多機會去開發出全新的開發工具集,但擴大規模的真正機會來自程式員人數的增加。美國政府預測,程式員勞動力在未來十年將擴大 22%,但矽谷的人也許認為這一預測還是保守了點。

  由於開發者的影響力漸漸變大,現在市場上有數十家創業公司提供為開發者度身定制的服務,如持續整合(CI)、實時數據庫引擎、社會化編程、錯誤管理。甚至連以前不算開發工具的産品也對開發者更加重視了。例如支付服務 Stripe 就臉皮厚厚地討好開發者,以此獲得新用戶。

  畢竟用戶越多,收入就越多,公司就越有機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最能説明這一點的公司莫過於 Atlassian。Atlassian 在 2013 財政年度實現 1.5 億美元的收入,在 2014 年被投資者估值為 33 億美元。

  雖然現在的環境更能産生大規模的開發工具創業公司,但 Atlassian 可以充當這類公司在成長時遇到的挑戰的學習案例。這家公司不光有一款産品,它幾乎為所有方面提供解決方案,從雲端代碼託管到編程工作流程處理都有。而且它從不做股權融資。這種自力更生的方法跟 GitHub 類似,GitHub 耐心等待了四年才迎來第一筆現金投入(非常龐大)。

  最後,現在正在發生的一個變化,是風投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金讓這些公司堅持到盈利的那天。開發工具畢竟跟消費者産品不同,因此我們需要不同的模型和投資思維。如果風投能夠靈活地對待這類創業公司,也許他們能發現有不錯的回報在等人領走。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