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男孩:畢業即創業是怎樣的體驗?

2016-01-04 10:09:00    來源:新華臺灣    

Himelight主創鄭依明在首期臺港澳青年創客分享會上

  “大家好!我是鄭依明,我是90後!今天第一次來北京,非常興奮!”首期臺港澳青年創客分享會上,臺灣創業團隊Himelight主創鄭依明用這樣熱情洋溢的開場白,開始了他的分享。他所分享的項目Himelight,正利用專業簡歷製作、人際關係引薦和分享等功能,試圖打造一個連結年輕求職者和創業團隊、企業主之間的商業社交平臺。

Himelight團隊成員合照

  團隊是一切的基礎

  “我們團隊的成員都是男生,不會有感情糾葛,每天相親相愛的。”鄭依明在分享會上的幽默介紹,讓人對他的團隊印象深刻。7位平均年齡25歲的大男孩組成的初創團隊,其中4位來自知名的臺灣大學。分別在臺灣的創業競賽、科技組織中結識,擁有相同的創業熱情,在專業領域中則各有所長。

  此次和鄭依明一同前來北京的郭泰頤介紹,成員們分別擁有資訊工程、商業管理、經濟和美術設計背景,因此能夠全方位的支援起網際網路公司的整體運營。同時,成員們的性格互補,不因受挫而影響工作情緒,這是團隊磨合一年依然十分穩定的重要原因。

  年輕的失敗更珍貴

  儘管才畢業不久,鄭依明已有過三次創業經歷。第一次是以硬體生産為主的環保項目“清潔劑自動販賣機”,試圖以可回收的標準瓶,替代市面上形態各異的清潔劑包裝,獲取渠道紅利,同時促進環保。但當時還是大二、大三學生的他們,在和經驗老到的硬體生産商交涉中,沒有爭取到期待的權益,計劃就此擱置。

  第二次創業時,鄭依明已找到了更多不同領域的夥伴。他們把目光轉向了線上名片管理,計劃通過網際網路將現實中的人際關係打理智慧化。但這個項目的目標群體,和剛畢業的團隊成員們距離太遠,他們在和投資人交流中也意識到自己的短板,於是放棄了這個計劃。然而,這次嘗試讓他們意識到人際關係管理的商機所在,也促成了後來Himelight的成立。

  2014年末,吸取了前兩次經驗的鄭依明和幾位小夥伴重整旗鼓,開始將目標市場鎖定為自己熟悉的學生群體。他們完成了能夠協助大學生“一鍵生成”專業簡歷的Himelight,並回到了母校臺灣大學,利用課堂教學,向新一屆應屆生們推廣自己的産品。“教學之後,我們收到一封Email,來信人説他的簡歷借由Himelight得到了微軟的工作,要特別謝謝我們。”鄭依明説,那封Email讓他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産品真正達到了某種價值,幫助了一些人,也鼓勵他們從此專注地做下去。

  很快,Himelight借由臺大學生的口耳相傳,上線兩個月就累積了超過三千名用戶,也得到了臺灣知名科技媒體的報道。

Himelight郭泰頤

  我們進入社會的方式,比別人“劇烈”一些

  對於剛離開校園的年輕人來説,選擇創業的優勢或許是創意和活力,但缺乏經驗則是實實在在的挑戰。負責公司管理和市場推廣的鄭依明提到,團隊最先遇到的瓶頸,就在於組織自身的管理運作中。因為團隊中只有3名成員曾有工作經驗,所以大家在專案管理、分工排程上,還需從頭學起,慢慢磨合。

  在資深前輩加入合作後,高效的組織管理逐漸建立起來。而在技術層面,團隊也需克服一些因經驗不足而帶來的問題。負責技術的郭泰頤説,一開始對産品功能的要求太多,“必須在特定時間內做出許多功能,但很多細節無法一次到位,所以後來再修bug時非常辛苦。”幾次嘗試後,他們開始在現有技術能力基礎上,調整工作進度,集中火力先完成重點項目,再逐步增加新功能。

  除了內部問題,産品的定位和市場推廣,則是這群年輕人直面社會的開端。鄭依明説,相比于從其他在大公司工作的年輕人,他們進入社會的方式要“劇烈”得多。“例如在學校中學的Marketing架構,落到實際操作中,會發現很多之前無法預料的問題。”他們就這樣直接在市場實戰中克服這種“學用落差”,儘管艱辛,卻也得到了超越同齡人的成長速度。

  新鮮人做給新鮮人的社交平臺

  也因為創業時快速經歷了社會新鮮人的種種不易,鄭依明的團隊對Himelight目標用戶的社交特性和職場需求有著切身體會。這種與用戶的貼近性,也引導著他們的産品規劃和市場定位。

  “我們團隊中有幾位成員,就是經由學長姐或同社團成員的推薦而來。”鄭依明相信,“關係引薦”對於沒有太多社會資源的年輕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上升階梯。因此,他們將“引薦”和“分享”作為Himelight上的特色社交功能,讓用戶能夠通過學長姐或朋友的關係連結,找尋關係網中潛在的“職場貴人”。這也讓網站不僅是一個簡歷生産平臺,同時也是有別於Facebook等注重私領域分享的社交媒體外,更為正式的社交平臺。

  團隊成員自身的創業動機,也成為目標市場制定的重要依據。“這些年臺灣的産業生機不足,尤其是網際網路産業中沒有特別強的公司,島內畢業生的薪資也沒有提升,所以有能力的同學找不到太好的舞臺,就會想要自己出來創業。”同時,“以前臺灣創業被詬病太過‘小確幸’,但這兩年年輕人的移動性變高,大家都願意往外走了。”這是鄭依明在臺大的切身感受,他相信也是許多臺灣優秀畢業生的想法。看準這個潮流,Himelight將目標瞄準海外實習及初創團隊市場,希望協助創業公司在Himelight年輕的人才庫中找尋實習生和合夥人。

Himelight主創鄭依明

  下一站大陸

  在市場推廣的初期,他們和母校臺灣大學“創創中心”合作,創辦了“新創實習媒合會”,一週內就獲得50家公司加入和150個職缺,並收到了300份簡歷。前來招募人才的初創公司表示,在網站上能找到朋友推薦來的實習生,信任基礎和招募成本都優於其他招聘渠道。

  在臺大的推廣成功,讓Himelight獲得了越來越多臺灣初創公司的合作,也讓團隊對於未來的信心大增。而他們的下一步,則是“雙創”氛圍十分濃厚的大陸。鄭依明説,團隊成員分別來大陸參與過不少的交流活動,發現這裡的網際網路産業環境比起臺灣要成熟許多,很多初創公司對更具文創和行銷創意的臺灣人才很感興趣,因此希望能利用自己在臺灣年輕人才庫上的優勢,在兩岸人才交流中挖掘更多商機。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