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漢陽造"全新升級 傾力打造創新創業"夢工廠"

2015-11-30 08:43:00    來源:長江日報    

  政策⑥

  漢陽創新政策解讀

  關於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的實施意見

  人才是第一資源。漢陽將發揮人才聚焦效應,引進和培育“漢陽人才夢之隊”,打造創新創業“夢工廠”。力爭用5年時間,引進或培育5個以上産業領軍人才及團隊,50名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00名以上優秀創新創業人才,5000名以上職業技能人才。

  通過全面實施“千里馬育成工程”,用獎勵補貼等多種形式加快引進産業領軍人才及團隊,激勵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鼓勵仲介機構引進人才,加快培育技能人才。

  大力實施“伯樂雲集工程”,加大人才創新創業資金資助,鼓勵人才創新成果轉化,推行人才股權激勵,加大創業融資支援。

  優化創新創業服務,深化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建設,整合政府公共服務資源,與區政務中心實行業務聯網對接,拓展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功能,構建“區級—園區(街區)—孵化器—企業”四級人才服務網路。打造“知音創客街區”,促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順暢流動,放寬創新創業人才職稱評審限制。

  打造創新創業宜居城區。為人才提供落戶居留便利,加強人才住房保障,改善人才生活環境。加強文化漢陽、文明漢陽、生態漢陽建設,打造書香之城、文雅之城、藝術之城,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宜居環境,營造支援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

  政策⑦

  關於推進“網際網路+”創新工程的實施意見

  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主題,實施網際網路發展帶動戰略,不斷擴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打造“網際網路+”特色産業,推進“網際網路+工業”為核心的智慧製造創新工程,發展“網際網路+醫藥貿易”為主的智慧醫療健康服務工程,壯大“網際網路+汽車貿易”創新服務工程,扶持“網際網路+文化産業”創新升級版。實施“網際網路+金融”創新。

  推動發展電子商務。積極實施“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城市智慧管理。推動智慧建築。推進智慧水務,落實智慧節能環保。營造“網際網路+生活”,積極推進智慧生活,大力發展智慧旅遊。

  策劃實施一批“網際網路+”項目,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網際網路經濟領軍企業,培育雲計算與大數據集群。

  到2020年,全面推進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健康、網際網路金融、智慧城市和智慧建築、智慧水務、智慧能源環保、智慧生活、網際網路文化産業升級版、智慧旅遊、電子商務等10項“網際網路+”創新工程,初步形成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傳統産業、傳統管理手段多點融合,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結構優化初見成效,重點産業全國領先的良好局面。其中,以九州通、敬宇堂為龍頭的“網際網路+醫藥”板塊實現網上銷售(網上診療)1000億元,以恒信德龍為龍頭的“網際網路+汽車”板塊實現網上銷售300億元,打造輻射全國的“網際網路+鋼材”交易市場,發展獨具特色的高龍非遺“網際網路+文化”産業,培育一批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領軍企業。網際網路成為創新升級、促進創業、穩定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平臺。

  政策⑧

  關於深化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完善創新驅動

  發展政務環境的實施意見

  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總體要求,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項目,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改進審批方式,規範審批行為,逐步實現行政審批程式化、標準化、科學化。

  整合行政審批職能和機構。推行綜合行政審批,深化區直部門行政審批職能歸併改革,推行“三證合一”企業登記制度改革。

  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做好區級行政審批事項的精簡、調整、承接工作。大幅減少區級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清理規範審批仲介服務事項,嚴禁“變相審批”。

  創新行政審批方式。編制並公佈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改進政務服務運作機制,全面推行網上審批,大力推進並聯審批。

  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推進“紅頂仲介”服務機構脫鉤,規範管理仲介服務費用,加強仲介服務監管。

  加強和改進事中事後監管。推進集中統一綜合執法,創新轉變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按照依法原則、精簡原則、效能原則、公開原則、責任原則。為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區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⑨

  以“網際網路+”鍛造新“漢陽造”

  加快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實施方案

  漢陽將加快培育文化創意“國家隊”,實現文化産業綜合實力新跨越。

  以琴臺文化藝術中心升級版、路橋設計中心為核心,做大做強支柱産業,培育文化創意“國家隊”,加快文化與科技、網際網路、旅遊融合,推動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20年,文化産業産值達到100億元,文化産業産值佔全區GDP總量的10%,基本形成區域特色鮮明、具有較強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使文化産業成為全區支柱型産業,成為支撐漢陽創新發展、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

  推動漢陽助力城市經濟雙升級。以“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發展力促體制、機制創新,涵養“網際網路+”和創新創意氛圍,推動漢陽城市生産方式、居民生活方式、頭腦思維方式轉變,提升城市軟環境和現代化水準,建設“書卷之城、文雅之城、活力之城”,實現漢陽由“産—人—城”到“城—人—産”轉變,推動漢陽建設成為華中地區最具活力的文化創意名區、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文化氛圍濃郁、創新活力四射、環境和諧宜居。

  開創文化産業轉型發展新模式。以網際網路思維梳理漢陽文化産業轉型發展脈絡,探索網際網路時代、經濟迭代條件下,漢陽文化産業轉型發展之路,總結轉型升級發展經驗,以“網際網路+”鍛造新“漢陽造”,開創文化産業轉型發展“漢陽造”模式,為其他區域文化産業轉型發展提供借鑒。

  通過大力推進琴臺文化升級版工作,打造文化“藝庫”,加速建設歷史文化商貿區。發揮“1+N”集聚效應,推動四新路橋設計中心建設,以“網際網路+”思維,推動會展産業發展。創新非遺展銷模式,打造網際網路“高龍”。到2020年,實現遠景目標:打造國際文化藝術區、打造華中文化商貿融合示範區、建設國家路橋工程設計中心、打造網際網路“智造”展銷中心、打造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

  (記者張延 通訊員汪洋 蔣思維 姚遠)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