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助推新疆跨越式發展

2015-09-23 09:01:00    來源:光明日報    

  1500多個項目參展,參展實物2200多種,70個品牌産品參加展示交易;514個項目簽約,涉及現代農業、新材料、生物技術等14個領域——第八屆中國科學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談會日前閉幕,收穫頗豐。

  今天,科技已成為新疆跨越式發展的強力推動器。近日,第五次科技援疆工作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由科技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發起籌建的“援疆創新創業基金”正式啟動。這一基金將優先支援與新疆産業發展關係密切的重大科技成果産業化項目,促進援疆基金投資項目與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等政府投資形成聯動機制。

  科技成果領先全國

  由一家瀕臨倒閉的街道小廠,到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27年的時間,特變電工發展為我國最大的能源裝備製造企業、世界輸變電製造行業的骨幹企業。特變電工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專利技術及專有技術近1000項,實現了130多項自主技術重大突破,其中40余項世界首創、90多項中國首臺套。有了這些科技力量的支援,特變電工參與了中國乃至世界行業標準制訂100余項,為“疆電外送”“西電東送”等國家戰略實施,以及實現東西部地區均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當年我們廠的總資産僅為15萬元,而去年我們光出口簽約就超過了15億美元!”特變電工副總經理吳微介紹説。

  2013年,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全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綜合評估中榮獲第一。在園區的帶動下,新疆積極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農業資訊化、物聯網、智慧農機具、智慧化灌溉、水肥一體化等一批新技術産品得到示範推廣應用。現在,新疆已經有300多萬畝的農地實現了農業機械的“北斗衛星導航自動駕駛”。

  而在被人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攻克了沙漠公路的難題,創造了人間奇跡。在和田地區洛浦縣,也是因為科技工作者的攻關,成功阻止了“沙進人退”,呈現出“人進沙退”的可喜景象。

  科技改變生産生活

  在庫爾勒,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作業已經成為常態。種植戶肖建磊有500多畝棉花地,他説:“一畝地一年需要噴灑七八次農藥,人工噴灑一畝地大概需要花費100元,而無人機作業一畝地只需要花50元左右,節省了一大筆種植成本。”據了解,一架小型無人機每天可以噴灑600畝棉花地;而大型無人機每天可噴灑超過1500畝的棉花地。

  “早上一起來就看空氣品質監測報告,看看是不是又落到後面去了。”自治區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笑著説。烏魯木齊的冬天異常寒冷,大量的燃煤供暖鍋爐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以前冬天不愛穿白衣服,不愛洗車。”在烏魯木齊經營水果生意的小陳説,“衣服領子特別容易臟,早上起來車頂都有一層煤灰。”

  2010年以來,烏魯木齊市財政累計投入300多億元用於大氣污染治理項目,成為全國第一個“氣化”城市。在此基礎上,烏魯木齊華源熱力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吸收引進、自主創新的方式開發了煙氣餘熱深度回收利用節能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後的鍋爐熱效率達到108.39%、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低於10毫克每立方米、煙塵排放濃度低於20毫克每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的濃度更是達到8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刷新燃氣鍋爐污染物排放指標的新紀錄。在技術的帶動下,烏魯木齊的空氣品質明顯有了改善,去年全市空氣優良率達85.6%,上升到全國74個重點監控城市的20名左右。

  科技成為人們的“聚寶盆”

  新疆伊犁河谷西北部的霍城縣三道河鄉黨委書記艾尼瓦爾介紹,全鄉每人平均耕地不足3畝,三個村中兩個都是自治區級貧困村。在這樣的條件下,縣委、縣政府基於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決定開展萬畝生態健康鮮食葡萄基地建設。目前一期的5165畝已經完成,預計明年畝均效益可達1700元,第三年可達7000元,第四年可達1萬元。

  艾尼瓦爾説,剛開始推行種植葡萄的時候確實有一些困難。2012年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的李靖雲技術援疆已經3年。他介紹説,開始種植葡萄時,村民看著葡萄間空地較大,就在葡萄之間種植西瓜,西瓜會造成葡萄發生霜霉病,最後顆粒無收。技術人員反覆講解科學知識,利用冬閒時間組織村民進行葡萄種植技術培訓,才讓科技知識成為農民生産中的基本知識。

  如今的新疆,有問題找科技人員幫忙解決成為各族群眾最喜歡的事,就連和田市團結新村的溫室大棚裏,也活躍著30多位科技輔導員。科技已經成為他們生産生活中最主要的內容,科技讓他們的生活富裕起來。

  (本報烏魯木齊9月22日電 本報記者 王瑟 蔣永峰 光明網記者 劉家銘)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