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新區:創業夢不靠運氣

2015-09-18 09:37: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開一個咖啡館你真的能實現創業的第一桶金嗎?對於初創的人來説,可能往往事與願違。但如何能夠在創業中實實在在出成效?

  近日,天津高新區發佈《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的若干舉措(試行)》,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天津啟動的主體,天津高新區從制度創新、産業示範、創業孵化等方面詮釋關於踏實創業的“高新”範本。

  “在高新區,我們鼓勵的不是‘靠著運氣一夜暴富’的‘發財夢’,而是‘用科技和創意讓世界更美好’的‘創業夢’。”天津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聶偉迅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創新創業的服務者,政府必須衝在一線、給出支撐,彌補市場機制不足,讓市場資源有的放矢,通過圍繞創新鏈、整合資源鏈、配置政策鏈、打造産業鏈,構建系統化、生態化的升級版創新創業載體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天津經驗與天津模式。此次推出《若干舉措》將通過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集更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構建全鏈條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打造創新創業者首選的棲息地與大本營,為率先突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創新中心提供保障與支撐。

  自去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17次研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並引發相關文件提出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構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今年5月份,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即“津十條”),為推進天津創新創業工作明確了路線圖。

  “在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後,營造良性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更成為天津高新區必須面對並且要回答好的一道重大課題。”聶偉迅表示,此次在天津率先正式推出的《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的若干舉措(試行)》,成為了高新區迄今為止支援創新創業力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政策。

  事實上,在正式推出《若干舉措》之前,天津高新區便提出了“一個體系、五個突破”的發展思路,即,建立創新創業載體體系,並從智慧財産權、國家高企、研發機構、小巨人、新三板掛牌企業五項核心創新方面實現量級突破,試圖通過摸索走在全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前列。

  對於承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高新區來説,“示範什麼”、“如何示範”是關鍵。天津高新區工委副書記、巡視員張世軍介紹,今年以來,高新區編制完成了“一區五園”《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5年)、《産業發展規劃》與《空間佈局規劃》三個規劃,就是要重點解決“示範什麼”及“如何示範”兩個核心問題以及“4+1”的産業總體架構。

  “在這個過程中,高新區的眾創空間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新創業載體,為廣大創新者和創業者提供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創新創業環境,迅速實現從創意到成果的轉變。同時重點支援專業化載體,例如支援使用‘iV創新空間’這一高新區的眾創空間品牌,加快建設基於大企業及産業集群的3.0版眾創空間,探索建設國際眾創空間,讓眾創空間更加細分化、更加專業化。”聶偉迅介紹,而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通過實施智慧財産權戰略、商業模式創新、各類綜合金融手段的支援、政策精準支援等方式提供全方位整體解決方案的創新創業載體,助推創業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企業品牌,迅速形成創業企業的創新集群。

  一直以來,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性、激勵性作用,撬動各類“沉睡”、閒置與等待觀望的資源,增強其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通過資源聚合式發展實現政策效用最大化是高新區邁出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示範基礎。

  在落實政策供給上,高新區下大力解決政策手續複雜、兌現難等問題,簡化兌現手續,提高兌現效率,為各類主體提供便利化的政策支援。

  “我們更加注重實用性,主要圍繞各類主體在參與、支援、服務創新創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與突出問題,進行定向設計、精確制導,實實在在地解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痛點’,避免政策‘好看不好吃’。”聶偉迅表示。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