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少一點征服欲多一點克服力

2015-09-22 10: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用鼓勵創業來促進經濟不是一場增加創業實體數量的遊戲。”9月19日,在首屆北大清華校友創新創業論壇上,清華經管學院教師、清華x-lab主任張帷引用了2009年“創業研究全球獎”獲得者Scott Shane的獲獎致辭。

  這篇致辭的觀點是基於Scott Shane對於美國、非洲地區的長期數據研究——“真正創造經濟增長和就業財富的創業企業是那些‘高品質、高增長,有潛力的企業’,是更應該被鼓勵的”。

  臺下兩校校友座無虛席,正在或期望能夠加入“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的大潮中。據主辦方介紹,論壇將於每年秋季舉行,形成春季兩個學校校慶、秋季兩校校友合辦“創新創業論壇”的格局。校友優秀項目收集自7月初展開,經過預賽挑選,脫穎而出的10強在論壇上依次展示,兩校校友中的創投大咖擔任評委。獲得前六名的項目在決賽現場簽訂了TM(投資框架協議)協議。

  北京大學1983級校友董小玲正專注做孵化企業的工作。她記得,2005年時,清華、北大最優秀的學生,一大批到美國做學術,也有很多人報考公務員,去外企、國企工作,自主創業基本上難以看到。

  “對於清華、北大這兩所站在中國知識最前沿的學校,我們談創業創新的時候,更多是使命感跟歷史責任感。”萬科前總裁、北大博士後毛大慶説。

  “改革開放30多年了,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下一步怎麼走?”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還記得,剛剛改革開放時,招商引資這個詞非常紅火,那時中國走的是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道路。如今不同了,在達沃斯夏季年會上,李克強總理再一次強調創新與創業,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新動能。

  徐井宏並不覺得反覆強調這個創業,會把它“説虛了,説爛了”,“時代發展必然會帶來大浪淘沙,無論如何,創新與創業的文化對國家經濟發展和一代人成長來説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張帷的團隊從2002年起,將中國的創業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進行比較。他們發現:中國的創業總體上來説,屬於全球比較活躍的地區,並且在過去十幾年來,從生存型創業越來越向機會型創業轉變。也就是説,現在的中國創業者並不是為了糊口不得已而創業,更希望能抓住機會有所作為。從比重來説,中國創業機會多,國民的創業動機比較強。

  他們也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國內創業面臨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亟須通過創業教育來提高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使得創業品質更加高,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財富。

  北大教授楊壯指出一個“網際網路時代殘酷的事實”:如果在一個領域不是第一第二,就很難生存。而不具備核心創新的項目很容易被別人拷貝,取勝的概率就會很低。

  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創業,能否“俯下身子踏實幹”?在校友圓桌論壇上,這個話題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北大、清華的學生,有的時候在創業中,未必比普通學校的有優勢。”在董小玲看來,好的商業不僅需要智力,也需要對社會的細緻觀察。她的一個學生在進行一個手機遊戲的項目,幾經轉型後發現一些技術難度不高的少女遊戲反而更加成功。

  楊壯最近開了一個人力資源會議,很多人力資源總監都提到,新的時代給管理者帶來了更大挑戰:“在今天這個時代,團隊裏都是80後、90後,每一個人關心的都是這個工作有沒有趣,有沒有意義,對自己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你回答不了的話,沒有一個很好的精神上的激勵,這個團隊很難穩定下來。”

  “只要行得通,其實杭州師範學院的學生做一把手也行。”在清華北大校友互相調侃哪一方更適合帶領創業團隊時,清華1978級校友、香港偉仕佳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李佳林的發言贏得了全場掌聲。他指的是馬雲。

  “創業,要少一點征服欲,多一點克服力。”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説,“這裡的征服欲不是説在行業當中打天下的志向,而是一開始就能夠馬上成為行業翹楚的征服欲。要有勉為其難的精神,解決現實中長期存在、許多人司空見慣的問題。某種意義上,一些現實中間的瑕疵,甚至大的漏洞,都構成創新創業的寶貴機會。”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