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失敗 不是網際網路的錯

2015-09-22 09:4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徐金永,去年多了一個浪漫的外號——“玫瑰王子”,他是去年中國青年涉農産業創業創富大賽的第6名,同時他還擁有上百畝的玫瑰種植園。今年,他作為涉農創業優秀代表,共青團鹽城市委邀請他,進行優秀創業項目展示。

  “免費送你一支玫瑰花。”參觀者對玫瑰花比較好奇,老闆徐金永耐心地講解玫瑰花的基本知識。一天的時間,他就贈送了幾百支玫瑰花。

  這一年,這位不起眼的“玫瑰王子”被邀請參加各種各樣“誇富”活動,他還當上了當地的創業導師。當地年輕人也不斷聯繫他,請教他如何實現“網際網路+農業”。

  “我的玫瑰花銷售以線下為主,採用加盟的經營模式就可以了,通過網際網路直接銷售玫瑰花的方法可能行不通。”徐金永無奈地説。

  在大家都在趕“網際網路+”的時髦時,他的觀點有些另類,並不認為“網際網路+”在涉農創業領域是萬能的。

  其實,在涉農領域創業的過程中,很多新農人遇到新的迷茫,應該像父母一輩的農民一樣專心做農産品?還是應該追求“網際網路+農業”的時髦?

  摸著石頭過河——將線下的農産品複製到線上

  與很多年輕人上班不一樣,江蘇省鹽城市大岡鎮佳富村的大學生村官彭艷,每天都會騎著電動車從鎮上來到村裏的工作室上班。工作室是一座紅色的小木屋,坐落在一片柿子林旁邊,頗有些漫畫風格,旁邊還種著幾簇鮮花,讓人感覺浪漫。

  別小看這個田間地頭的工作室。辦公室內有4台大螢幕電腦,還有現代樣式的農産品展示架,擺放著數十種的農産品。彭艷每天來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看一看前一天晚上有沒有新的訂單。

  “我們佳富村有10家農場,我們負責把東西買到網上。”彭艷笑著説,與她一起推廣農産品的,還有本地其他3個年輕人。

  佳富村是一個農業村,並沒有工業項目。之前,大家銷售農産品都是以批發為主,而且各自為戰,總覺得農産品的檔次上不去,這讓佳富村黨總支書記丁雲鑾有些為難。這位蘇北口音濃重的村支書很有遠見,幾年前就註冊了“錦繡佳富”商標。

  “終於找到抓手了,我們也在想如何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佳富村所在的團大岡鎮委書記曹虎説,這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今年2月,“綠野青春”佳富電商平臺建立。為此,鎮裏面專門撥了40余萬元,建造這座小木屋,並配備了農殘檢測設備,佳富村則提供了電腦、桌椅和展架等辦公用具,讓年輕人擁有創業工作室。村支書給了4個年輕人自主權,讓他們自己運營“錦繡佳富”商標。

  彭艷把村裏有的農産品放到到自建網站和淘寶網進行銷售。“如果按照傳統線下銷售水蜜桃,也就只能賣6塊錢一斤,而線上銷售就有8塊錢左右。”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網路上銷售農産品快遞難是老大難問題,我們就調整策略,在自建網站上銷售葉菜、生鮮水果,主要供應鹽城當地的批發商、食堂和飯店。”彭艷説,網上下單,該團隊負責在各個農場組織貨源,並實現線下的配送。

  “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嘗試將線下的銷售,逐步地搬到線上進行,將銷售中的中間環節省去。”團隊年輕人郭春介紹,他是一位剛返鄉創業青年,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比較穩健。

  當然,這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每天早上,他們都要對每一批貨源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並且還要留樣記錄。

  “我們要保證我們的農産品讓人放心。”彭艷説。

  目前,這個團隊還開發了一批即食産品,水果幹、水牛肉等産品在淘寶網上銷售,這些東西用快遞寄出比較方便,這也是他們實現分層、多樣化經營的戰略。

  “我們正在規劃鄉村旅遊。”彭艷笑著説,我們初步有想法把電商與農家樂結合起來,擴大知名度。

  騰籠換鳥——農藥製造企業轉型提供農藥解決方案

  穿著黑色上衣,穿著西褲,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第一次見到吳成偉的時候,很難將他與網際網路聯繫在一起,他更像是一位體制內的公務員。想不到,最近幾年他一直在忙著做“網際網路+農業”。

  “我覺得在現代農業服務上大有可為。”吳成偉説。

  他父親是1992年開始做農藥企業,那一年正好是鄧小平南巡談話發表,也是不少民營經濟走向正軌的一年。2004年,該企業獲得了中國農藥行業第一枚馳名商標。彼時,鹽城市擁有這一商標的只有兩家。

  其實,吳成偉大學畢業之後,就考上了江蘇省的選調生,在省會政府機關工作。由於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工作四五年之後,選擇回家幫父親打理生意。

  “中國的農藥有效率在35%左右,而日本的農藥有效率在60%左右。”這讓本身做農藥的吳成偉有些憋屈。他覺得生産的農藥沒有用對地方。

  吳成偉冒出了一個新想法,能否借鑒淘寶網的模式建立一個農藥服務的電商平臺。

  2014年3月28日,他在家鄉鹽城建湖縣建立了農業服務平臺——蜻蜓農服。平臺的定位就是面向農民、政府組織,實現農業服務線上交易,提供公益農技類諮詢,發展平臺經濟,推動實現農業科技服務一站式外包,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在平臺建立之後,吳成偉做得很大的工作就是篩選靠譜的服務入駐網站。“農業服務商與淘寶賣家不一樣,需要嚴格的審核,不然只會砸牌子。”他説。

  當然,在做蜻蜓農服的平臺時,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農藥這個主打産品。“以前我們是賣農藥,我們現在可以提供農藥的解決方案。”説起農藥的時候,他顯然比較專業,打開了話匣。

  “國家規劃2020年,我國實現農藥零增長,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吳成偉顯示出了一個企業家的精明,“我們有一項服務就是通過無人機來噴灑農藥,可以提高農藥20%的使用率,不僅讓農民減少了成本,原本的農藥企業還能享受增值帶來的紅利”。

  吳成偉提出了新的目標,把蜻蜓農服平臺打造成農業科技、大數據分析、雲計算、視頻診斷等功能,讓平臺提供的農業類服務包括農業文化創意、農業規劃、智慧噴灑、視頻診斷、農業物聯網、土壤修復、品牌農資、農産品行銷服務等産品。

  像吳成偉一樣的年輕一代,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正在探索傳統企業的增量改革方法,試著讓傳統的涉農企業變得“洋氣”起來。

  涉農創業——“網際網路+”不是萬能,沒有“網際網路+”卻萬萬不能

  有人説,涉農産業是最後一塊未被網際網路開墾的處女地。但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鹽城市某網路公司負責人劉偉非常贊成:“現在有一個趨勢,大家都在談論‘網際網路+’,這不是一把萬能鑰匙,關鍵在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與農業打交道好多年的80後徐金永説:“很多新鮮的農産品禁不起物流的折騰,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很容易在運輸的過程中就壞掉。另外,還存在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

  在他看來,如果是10元一斤的蔬菜,快遞的成本在3元左右,顯然太貴了,超出了消費者心理承受的範圍。理想的物流應該是其成本佔到農産品售價的10%以內,這樣消費者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徐金永看到身邊的一些創業者,動輒就提“網際網路+”把農産品搬到網際網路上。可是,實際上卻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我看到很多同行在網際網路上銷售,都是賠本賺吆喝。在淘寶上價格這麼透明,如果沒有顛覆性的創新,很容易就被大的競爭對手給壓住。”他直言,這對於涉農的創業者而言,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在吳成偉眼裏,“網際網路+”給涉農産業帶來了不小的變化。“按照傳統的方式銷售農藥,我們要與大客戶喝酒拉關係,還不一定能收回錢,現在通過移動支付就可以搞定了。”他説,通過網際網路他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從企業角度來看,網際網路已經屬於基礎設施。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沒必要再討論要不要‘網際網路+’。我們應該考慮該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做,這需要慎重考慮。”吳成偉帶著標誌性的笑容説。

  他認為,在涉農領域第一次創業很容易失敗,但決不能把失敗歸咎於“網際網路+”。

  “涉農領域項目宜小不宜大,比如大學生農場主,除了關登出售,也要關注農産品的品質,非得趕時髦線上上折騰一下沒有必要。在農業領域,做一個隱形的冠軍就可以了。”吳成偉支招。

  浙江農林大學教師徐建偉表示:“在農産品的銷售領域,通過線上創新銷售方式。但是,農業生産領域,網際網路並不是萬能的,創業者還是要千方百計保證農産品的品質,才能走得更遠。”

  團鹽城市委書記吳岡玉表示:“我們剛剛舉辦了2015年鹽城青年網路創業大賽,其中就涌現出一批很好的涉農創業項目。”

  吳岡玉考察了很多涉農創業項目,她認為,農業的生産和銷售的鏈條很長,無論其中哪一條鏈條創新,都可以融合網際網路。需要注意的是,農業生産環節的改變一定是循序漸進的,作為創業者來説,不能太著急,而銷售方面的突破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

  她認為,類似涉農創業創富大賽,完全可以通過比賽讓青年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更加了解,同時大家也希望有好的涉農創業項目能留在當地繼續孵化。

  為了幫助青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創業項目,團鹽城市委提出了“青春智匯”鹽城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給青年提供當地企業的總經理助理見習崗位,幫助他們近距離地了解成功者。團鹽城市委還建立“鹽城青年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定期組織知名的企業家為青年創業項目“坐堂把脈”。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