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眾創空間”的增值潛能

2015-09-02 10:29:00    來源:文匯報    

  核心觀點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中國經濟“新動能”,要不斷推動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發展眾創空間要重點建立推動創業、創新與就業協調互動發展的普惠性政策措施,形成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的政策聯動和政策合力,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把市場新動能充分激發出來

  日前,國務院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主講“先進製造與3D列印”。盧院士講到,美國的創客和極客,1/3在高校,1/3在自家車庫,1/3在孵化器。李克強總理就此對比説:中國有9億勞動力,每年畢業700多萬大學生,這些力量如果發揮出來,把眾創發展起來,就能讓大量創新在創業中迸發。結合國務院不久前出臺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眾創空間的建設扶持進行加強完善。

  完善項目培育機制

  首先,在眾創空間的項目選擇和培育方面要勇於創新,充分試錯。有數據統計,美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率達20%,而中國僅為0.3%。矽谷為缺乏專業工作經驗的美國在校生提供指導,使其在創業初期找準方向。這裡每週都會舉辦創業交流會、創業大賽、風投會議、駭客挑戰賽等活動,同時這裡擁有各類電腦程式員、風投、孵化器以及相關的服務機構。因此,對於創業者來説,要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對於整個國家來説,只有鼓勵創新,增強對創業者失敗的包容度,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第二,加強創業團隊支援力度。現在許多80後創業者往往陷入追求短期效益、忽視團隊培養的尷尬境地,使得創業項目後勁不足,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特別是文化創意類企業,覆蓋面廣、不確定性大,雖然創業者專業能力很強,但是在企業管理方面較弱。因此,不僅要扶持這些小微企業組建完備的創業團隊,而且還要制定特殊政策,幫助其更快速健康的發展。

  第三,改變現有的資助方式,對扶持對象要變靜態評選為動態考察,提高財政扶持資金效率與投資精準度。目前,對小微企業的資助中沒有可供抵押的資産,因此銀行鮮有貸款意願;而大部分的風險投資只著眼于中後期成熟的創業項目,對處於起步階段的企業資助甚少;新興的天使投資和眾籌的方式還不成熟,資助力量十分有限。這就大大凸顯了政府資助的重要性,合理有效地使用政府的這筆投資顯得至關重要。創業團隊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年必須有變化和創新。因此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財政扶持資金,政府應對項目和團隊進行跟蹤分析和動態考察。

  打破行業區域壁壘

  在項目合作方面,亟需合作聯動,打破行業和區域壁壘。當前中國科技創新政策的體系涵蓋了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仲介機構等各類創新主體,覆蓋了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移到産業化等創新鏈條的各個環節。高校中蘊藏大量原創的創意成果,可供開發的原型非常之多。以同濟大學為例,該校設計創意學院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引領整個學校的創業風氣。該學院實行“設計+技術+商業”的培養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可以發掘與市場對接的設計創意。同時,還推出了創新創業輔修課程包,鼓勵學校裏更多有創新想法的同學加入,安排專業導師進行指導。但是由於各創新主體之間的壁壘,學校與市場的對接目前還不順暢。因此,需要加強合作聯動,通過各個機構間相互合作解除機構間、行業間的壁壘,形成多方參與的創新型網路智庫,提高創新效率,引領創新能力的提升。

  另外,弱化或消除區域壁壘。區域壁壘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由同一區域不同政策造成;另一方面政策過多,造成“政策擁擠”現象。科技創新政策包括了多個政策領域,各自政策目標並不完全一致,應加強各個領域政策的協調,形成目標一致、搭配合理的政策合力。

  引入專業服務機構

  在項目增值服務方面,一般做法是引入專業服務機構園區管理公司作為投資管理方,而目前其主要的功能是商業地産開發。一些實力較強的園區主動承擔起增值服務功能,如培訓、孵化、融資仲介、價值發現等,而實力較弱的中小型園區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要將更多職能社會化,培育出為眾創空間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將園區的綜合服務平臺和專業的服務機構聯手協作,實現更好的服務效果。

  在這一點上,廣東省珠海市的創業園區已經做了較好的示範。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的《珠海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珠海市人才資源與就業服務中心可根據創業園運營管理工作的需要,通過招標方式選擇社會創業專業服務機構合作運營創業園,購買專業機構創業服務工作成果。據悉,未來孵化園將由專業機構承擔創業服務及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專業機構將協助入孵企業進行工商註冊、稅務登記,為企業開展經營提供相關的指導和服務,協調工商、稅務、專利等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為入孵企業和人員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模擬實訓、技能培訓等服務。而在後勤保障方面,專業機構將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後勤、安保、衛生等保障服務工作。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中國經濟“新動能”,要不斷推動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發展眾創空間要重點建立推動創業、創新與就業協調互動發展的普惠性政策措施,形成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的政策聯動和政策合力,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把市場新動能充分激發出來。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