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業的綠燈也要有“格調”

2015-08-14 10:26:00    來源:光明網    

  上海交通大學為創業開“綠燈”。8月11日,上海交大黨委書記姜斯憲公開表示,學校在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明確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分別選擇休學創業兩年和一年;而且該校也支援教師保留身份,帶著科研成果創業。(8月12日《新聞晨報》)

  “雙創”時代,高校自然不是局外人。這些天,千校萬校的創業計劃、孵化基地扎堆而出。就在前幾日,人社部與殘聯的通知,還將高校創業就業補貼擴至技師學院、特教學校。制度設計點燃的創業熱情,令中國高校20多年前就提過的創業教育,終於重獲新生。

  上海交大鼓勵師生保留身份創業,步子邁得是蠻大的:不僅學生可以下海,連老師也可以去試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所“工學、商學、醫學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影響力”的中國重點高校,其在理工等應用科學領域的地位與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上海交大開綠燈的“創業”,更多還是“帶著科研成果創業”,而不是簡單的開網店、送快餐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説,如果各地高校也依葫蘆畫瓢,不分青紅皂白就鼓勵師生去市場搏擊,恐怕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中國高校站在臆想中的塔尖傷春悲秋太久了,與實體經濟、與創業激情多少有些隔膜。重提創業、重歸創新,自然是走向健康有序的好事,不過,還是要重申以下幾個道理:第一,重點理工大學在創業上有天然優勢,就像個頭高的打籃球“近水樓臺”一般。如果我們也逼著文史類、社科類的大學生去創業,除了個別天才會如魚得水,更多人只怕會不知所措。對於高校來説,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在創業實踐這件事上,可能重點高校還不如普通職高來得駕輕就熟。創業,不只是一腔熱情就能成事。

  第二,就算當真去創業了,走之前有必要跟孩子們交代一下,馬雲只有一個、庫克只有一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簡言之,創業本不是易事,死在“沙灘上”的千千萬,才會有一兩個在大海暢遊的“健將”。教育部《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鼓勵多種形態創業,但誰也不要以為在商場滾一圈,就必定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好吧,就算你去開網店,也請記得下面的數據:目前淘寶集市店有600多萬個賣家,真正賺錢的不足30萬個,僅佔5%。

  第三,對於大學生來説,創業重要,學業恐怕更重要。任何時代,學業都是學生的“天職”。首當其衝把學問做好,然後再想著怎麼去創新創業。這幾天,我們還在糾結《大學教學之兩難:把關還是放水!》,面對“17%的大學生平均每節課使用手機時間超過30分鐘”的現狀,起碼,創業和學業應該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吧。有關創業類制度設計的初衷,絕對不是要大家不上課去做買賣,更不是要本末倒置去完成一場秀,高校,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堅守、有自己的行為底線。

  電影《矽谷傳奇》中的車庫,一樣會成為 “蘋果”、“微軟”、“惠普”的孵化地。其實説明瞭一點,只要有創新創業的勁頭,哪都是孵化地、哪兒都是試驗場。眼下,高校創業風頭正健,但高校創業的綠燈,也要有“格調”、更要將“格局”。輿論對上海交大的創業綠燈點讚,不代表每個學校都要這麼去辦。更重要的是,創業是終身的理念,不是大學四年的“青春期悸動”而已。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