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快篩試劑還未量産,測出了民進黨的政治病毒
還記得3月初島內綠營媒體大肆炒作的“大陸收割臺灣快篩成果”的假新聞嗎?事後綠媒遭到島內輿論瘋狂打臉;更為尷尬的是,這款被綠媒吹上天的快篩試劑,時至今日,還未能量産。
3月9日,多家親綠媒體報道稱,臺灣于3月8日研發成功的快篩試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場上,被大陸“收割成果”。為提升報道“説服力”,綠媒還貼出了大陸代表在WHO發言的視頻及圖片作為“證據”。
不過,正是這些被綠媒視為重要“物證”的視頻及圖片資料,讓其“假新聞”鬧劇穿幫。因為圖片上清晰標示著“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第146屆會議”的字樣,而該場會議的舉行時間是2月3至8日。
也就是説,按照綠媒的邏輯,在臺灣快篩試劑尚未研究出來的一個月前,大陸就收割了“成果”。
另外,綠媒貼出的視頻當中,大陸代表也完全沒有提到“快篩試劑”相關話題,綠媒所有指控,純屬無中生有。
隨後,島內網友陸續貼出更多“打臉資料”,證實大陸早在二月初就已應用了快篩技術,而臺灣“中研院”3月發佈的所謂“獨步全球”的新技術,尚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彼時還稱不上“成果”。
那麼這款快篩試劑目前命運如何?
4月23日,臺灣“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4月10日已經將該項技術轉移給下游廠商,開始試産。但試産並非量産,之後還需經過廠商回報成果、“中研院”確認、“衛福部”驗證等多項程式,走完這些繁冗流程,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臺灣《中國時報》對此評論,被民眾望穿秋水的“快篩試劑國家隊”,到現在卻還處於“雲深不知處”的迷霧狀態,令人百思莫解。
為什麼在防疫緊要關頭,快篩試劑量産過程卻如此坎坷?
臺媒報道指出,關鍵在於民進黨當局“衛福部”此前沒有及時開通可讓核準流程由7個半月縮短為1個月的綠色通道,而是一直拖到3月26日全球疫情惡化後,才放寬相關規定。這一番折騰下來,白白耗費了2個月的寶貴時光。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借機“上躥下跳”,對大陸、對兩岸關係“出口就是惡言,舉手就是挑釁”;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操作政治議題上,致使防疫工作一再出現漏洞。
口罩和快篩試劑原本是防疫過程中的兩件“硬通貨”,但在民進黨操弄下,二者卻被強行賦予了濃厚的政治意涵。
從疫情爆發之初,民進黨當局對大陸全面禁止出口口罩,到數日前蔡英文標榜口罩“産能過剩”,搞起所謂“口罩外交”;小小一片口罩,遮不住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險惡居心。
從“大陸收割臺灣快篩成果”的假新聞,到快篩試劑遲遲不能量産,準確率只有60%的臺灣快篩試劑(據臺灣“中研院”説法),卻以100%的正確度測試出了民進黨當局在疫情防控上的無恥和無能。
大陸方面一直在為兩岸防疫工作賦能,民進黨當局卻不斷製造和傳播“負能量”。
誠如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所説,解決攸關臺灣民眾利益福祉的問題才是民進黨當局應該投入精力的方向,編織謊言、煽動仇恨解決不了這些問題,也轉移不了民眾的視線。(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