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誰在點亮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正在穩步邁進

2018-07-07 17:02: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李碩)據經濟之聲報道,今年以來,世界經濟不平衡、不穩定性有所增加,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從數據來看,我國GDP增速連續3個季度保持在6.8%,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6.7%至6.9%的區間,凸顯了中國經濟運作韌性強的特點。

  現在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不斷推進,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提速,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的良好態勢。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根本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體經濟在轉型升級中的品質效益正穩步提升,經濟結構明顯優化。

  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消費需求的增長潛力巨大,這些因素都是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經濟運作的韌性不斷增強,如何理解中國經濟運作的韌性?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約研究員張連起: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工業穩定增長,需求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就業、物價平穩,新動能加快成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過去11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都穩定在6.7%到6.9%之間,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穩定性。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工業高端化步伐加快,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2%和9.3%。供給品質持續改善,滿足消費升級的新産品快速投向市場,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總體延續較快的增長態勢。

  無論是生産端還是消費端,各種積極的信號彰顯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韌性,意味著我們有底氣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因素。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中國經濟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內生動力也在不斷增強,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約研究員張連起:第一,從實體經濟看,微觀基礎不斷改善。今年前5個月,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企業成本和杠桿率持續下降。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都是超過兩位數的增長。

  第二,市場預期也進一步向好。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今年第二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5.8%,比上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比上一年同期提高10.4個百分點。

  第三,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減稅降費措施相繼出臺,實體經濟的成本得到了進一步降低,轉型升級的動力更加充足,企業效益進一步改善,發展品質有了較大提升。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仍然會面臨著一些風險和挑戰,如何進一步推進經濟穩步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約研究員張連起:展望下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從過去過度依賴投資進口轉向以消費為主較為均衡的新格局。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典型的大國經濟。産業體系完備、內需潛力巨大、消費市場保持快速增長,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的走勢是可以預期的。

  我認為,下半年要以更大力度的減稅、增加財政支出強度等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擴大內需,下大力氣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力。通過有效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增長、及時對衝外部衝擊等,通過不斷鞏固和夯實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讓更多企業成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經濟將坦然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按照既定的節奏、既定的路線、既定的戰略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堅定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在動態均衡的發展中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