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亂貼“經濟侵略”標簽實屬荒唐之舉

2018-07-07 15:3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6月19日,美國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發佈《中國的經濟侵略威脅美國及世界的技術和智慧財産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中國經濟政策進行不實指責,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和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的舉動,絕大部分是不遵守全球慣例和規則的進攻性行為和政策。這份35頁的報告內容並無新意,不少已在“301調查”中有所提及,唯一的新意就是題目中的“經濟侵略”及由此得來的結論。這已不是美國官方文件第一次談及“經濟侵略”,去年12月18日美國政府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裏也涉及“經濟侵略”。

  此次發佈的《報告》對中國的指責很多與整體事實不符,是“中國威脅論”的最新變種,帶有強烈的政治動機,顯然是在中美經貿摩擦升級背景下為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尋找藉口。

  《報告》認為中國採取六類“經濟侵略”措施對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造成損害,並且威脅全球經濟和全球創新體系。

  《報告》指責中國通過市場扭曲的産業政策發展面向未來的新興産業,認為中國正通過各種努力趕超發達國家的技術,佔領全球高端製造業,因此會切掉美國的一部分“蛋糕”,這就是經濟侵略,這樣的行為和政策就要被阻止。實際上,中國打開國門之後,通過參與全球分工,承接發達國家産業轉移,經濟迅速發展,産業結構不斷升級,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中國作為聯合國製造業門類最全的國家,不可能一直從事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在當前階段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具有內在需求和必然性。如果這是經濟侵略,那麼處於價值鏈高端的美國是不是已經實行了幾十年的“經濟侵略”?

  中國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這也是中國自身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中國已構建起完備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法律體系,並持續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執法力度。中國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將不會停步,將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明顯提高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威懾作用。2017年,中國僅對美國支付的智慧財産權使用費就高達71.3億美元,約佔中國對全世界支付智慧財産權使用費的25%。《報告》通篇一邊倒地指責、攻擊中國,但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在國內法律體系、經濟體系、貿易體系的很多重大調整和改革視而不見,充滿偏見。

  《報告》還片面勾勒出中國是如何通過進攻性做法來獲取美國的技術和智慧財産權,在“資訊收集”的罪名下,竟然列出了“公開渠道收集科技資訊”和“招聘科技、商業和金融人才”這兩項,中國的“千人計劃”也遭質疑。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試問哪個國家不是在利用已有的科技資訊服務於自身創新?哪個國家不是希望延攬各方面高端人才?如果這也是經濟侵略,作為引進全球人才最多的美國,是不是一直在全球進行“經濟侵略”?

  《報告》還指責我國對外投資是為獲取技術而進行的國家資助行為。文中不但攻擊我國的國企參與海外技術投資,也對我國民企海外投資表示疑慮,甚至羅列出許多民企高管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等荒唐理由。我國限制對一些行業非理性海外投資的政策也被過度解讀。

  更令人擔心的是,推出《報告》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對中美經貿關係一系列荒唐謬論,似乎有演變成美國政府對華經貿政策支柱的傾向。6月28日,納瓦羅在出席哈德遜研究所的會議上,首次出面闡述該《報告》,表示中國的做法對美國構成結構性挑戰,認為中國大部分政策與做法位於國際貿易秩序邊界之外,世貿組織等多邊貿易體系難以應對。他還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謀求改革國際貿易體系中現有的很多不合理規定。

  “經濟侵略”這樣危言聳聽的概念根本不適用於本質上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係。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美建交基本同步。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完善政府治理和法治建設,為中國企業和所有在華外資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制度條件。而中美建交近40年來,兩國依據各自比較優勢分工,形成了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經貿合作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長期以來,經貿關係也發揮了中美關係中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用。與建交之初相比,中美雙邊貿易規模擴大了230多倍,從不足25億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5837億美元,美國對華出口1539億美元,已佔到美國出口的8%。

  由於經濟發展階段和雙方貿易結構等因素,中美之間在貨物貿易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但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貨物貿易順差,也願意擴大美國有優勢、中國有需求的商品進口。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關稅水準承諾的基礎上,中國從2016年起每年都自主降低幾百個稅號的關稅,2017年涵蓋800多個稅號,今年又降低900多個稅號。自2018年7月1日起,較大範圍降低了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涉及1449個稅目,最惠國平均稅率從15.7%降至6.9%,平均降幅55.9%,而且中國的汽車整車進口關稅也降至15%。

  服務貿易方面,2016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出口達869億美元,美國保持順差為557億美元。

  雙向投資方面,美國對華投資給中國帶來了資金、就業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也在華收穫了巨大的經濟利益。2016年,美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超過6000億美元。而2000年以來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為當地的經濟增長、就業和稅收做出了貢獻。

  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在風雨中始終前行,正如這些數據所揭示的,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中美經貿關係面臨較嚴峻局勢,但簡單將美國經濟問題歸咎於中美貿易失衡與中方責任更像是緣木求魚。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美國政府與中國打“貿易戰”只會兩敗俱傷,而憑著想象力單方面指責中國是掠奪性國家、通過官方報告給中國貼“經濟侵略”的標簽並不具有建設性,中美關係要超越“修昔底德陷阱”,需要雙方相向而行。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